上篇活學菜根譚 第四章磨煉穩健的德行(2)(1 / 3)

上篇活學菜根譚 第四章磨煉穩健的德行(2)

一個曲意逢迎者大行其道的社會是個窳敗寡趣的社會;一個曲意逢迎而能安享其得、喜笑顏開的人,是個寡廉鮮恥少有人味的人。看看你的周圍有沒有這樣的人吧。如果有的話,迫於無奈,你可以與之周旋,但千萬不要和他(她)做朋友,更不要娶她或者嫁他。

至於“直節而使人忌”,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我們的一生總是要麵對一些麻煩的。我們為什麼要長能耐?就是為了對付這些麻煩的。再說,曲意逢迎之後的麻煩絕對不比直節守正的麻煩少。隻不過曲意逢迎者的麻煩總是來自於別人的胯下,而直節守正者的麻煩常來自於背後罷了。

毋偏信自任毋嬉短忌能

毋偏信而為奸所欺,毋自任而為氣所使;毋以己之長而形人之短,毋以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自任:任性、自負。形:此處意為比較。

不要偏聽偏信而被小人的奸險用心所欺騙,不要自負任性而被缺乏理性的意氣所左右;不要以自己的長處去比較別人的短處,不要因為自己笨拙就嫉妒別人的才能。

偏聽偏信是心智不周而氣韻不穩的表現。這種人天生就是小人的工具。

自負任性的毛病多出在年輕的男性身上。這個毛病不知道壞了多少人的好事,毀了多少人的一生。這個毛病非常難改,如果不吃夠了虧,恐怕誰也沒辦法。就算孔聖人連同洪應明老先生一起做他的家庭教師也沒用。

“以己之長而形人之短”,如果不是一貫地、明目張膽地進行,其實也沒什麼大礙。隻是,一不要在別人麵前那樣做;二不要陶醉於比較的結果就行了。盡管有點無聊,但人性都如此,偷著享受一下也無妨。

“以己之拙而忌人之能”,這個危險。如果有了這樣的習性,估計生活中的麻煩不會少。“不服高人有罪”,有罪就必然受罰。不如改一改,一方麵承認現實;一方麵與能者相好;一方麵努力修煉。事實就是,接納賢能,自愛養技是一流的人物。

有才無德害世坑人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猖狂。

魍魎:傳說中的一種鬼怪;山川木石的精怪(“木石之怪曰魍魎。”——《孔子家語》)。

猖狂:肆無忌憚地表達意思和行事。

品德是才能的主人,而才能是品德的奴仆。有才能而沒有品德,就仿佛一個大戶人家裏沒有主人而奴仆當家做主一樣,妖魔豈能不肆虐橫行?

世界上有四種人:德才兼備的人、無才無德的人、有德無才的人、有才無德的人。

德才兼備當然好了,但哪裏去找這樣的人呢?我們最好不要抱著這樣的幻想去生活。

無才無德的人最難弄。他雖無德也不見得去做太大的壞事,多是打老婆罵孩子,教鄰居的小孩兒做點兒無聊事,或者下流地議論議論人家的女人;而他無才也就不顯山不露水,不驚天不動地。如果不是被槍斃殺頭或經常接觸,一般是辨認不出來這種人的。

有德無才的人也不是很多。你剛覺得一個人有德,就發現他並非如此,這種事很常見。所以,無論什麼時候,對人的評價可以先確定他是否有才,而是否有德,則要有點耐性,走著瞧。

最可惡的就是有才無德的人了。德是什麼我們就不用強調了,關鍵是才。能把人家口袋裏的錢瞬間弄到自己手裏的是才,能花言巧語把你騙得進高粱地裏的也是才;做教授是才、當醫生是才;當縣長是才、當市長更是才……才越高坑人害世就越嚴重。

我們不要指望有才無德者自己去修行品德,我們隻要去監督他的行為就可以了。洪應明的這句話也不是對有才無德者說的,他是在提醒我們:要小心這樣的人。

為人真懇多成事處世刻板錯做人

做人無點真懇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涉世無段圓活機趣,便是個木人,處處有礙。

念頭:此指為人處世的心態。花子:乞丐的俗稱。但此處的意思應該是指虛偽不實的“花把勢”,凡事喜弄花架子。涉世:接觸社會,經曆世事。圓活:圓通靈活;不呆滯、不刻板。

為人若沒有點真誠懇切的心思,那就成了個“花把勢”,將一事無成;處世若沒有股圓通靈活的意趣,那就是個木頭人,凡事都不會順遂。

不實在的人,總愛玩些花把勢。對人也好、做事也罷,都喜歡弄出個與實際需要不相符合的款式。明明心裏不喜歡,可表麵卻熱情似火;明明心裏想要,嘴上卻百般推辭;虛頭巴腦,繁禮多儀。這種人處不來人,也做不成事。

還有一種人,就是古板艱澀之人。這種人也許比較堅持某種原則,也許是性格使然。但他的表現則一概是生硬刻板,少有變通。大家都不喜歡他,而他自己也總是孤獨寡趣的。這種人的症結就在於,他不明白,若要辦成事,那麼,行事方法就必須有點旋律感;同時,這種人也不知道去體諒別人的心情。他們一般不會辦錯事,但卻常常做錯人。

一行而墮終身之名一事而釀子孫之禍

有一念而犯鬼神之禁,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行而墮終身之名,一事而釀子孫之禍者,最宜切戒。

天地:人活動的範圍。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一個念頭就可能觸犯鬼神的禁忌,一句話就可能傷害彼此的和氣,一個舉動就可能會毀掉一生的名節,一件事就可能給子孫釀下大禍……所以,最應該避免。

鬼神的禁忌是什麼,我不太清楚,估計不過是天地良心不可昧吧。昧了良心倒不一定真有鬼神來找你算賬,但自己虧心,也不是很好受的。

一語不慎惹得妻離子散、兄弟反目、好友成仇的事情並不少見。至於行一個舉動、做一件事情而敗名毀家的事情就更是不勝枚舉。經典史籍裏麵關於這類事情的記載多如牛毛。

因此,我們做人就應該在坦蕩活潑的同時,別忘了恭謹而守正。

誠心和氣激勵陶冶

遇欺詐的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的人,以和氣熏蒸之;遇傾邪曲私的人,以名義氣節激勵之。則天下之人無不入我陶冶中矣。

暴戾:凶暴殘忍。傾邪曲私:行為不端、邪惡且自私。陶冶:燒造陶器、冶煉金屬;比喻對人的性格和思想進行培養。

遇到欺瞞使詐的人,用真誠感動他;遇到凶暴殘忍的人,用溫和的言行熏陶影響他;遇到邪惡自私的人,用道義氣節來激勵他。這樣,天下的人就都被我感化了。

真誠能感化幾個欺詐我們的人呢?

和善的態度真能讓暴戾的人溫存起來嗎?

幾曾見過邪惡自私之輩在道義的激勵下,而改惡從善、從此就大公無私了?

我們可以把洪應明的這段話當做“理想”,並且,隻是他個人的理想。

事實上,對待“欺詐的人”可以根據情況用真誠感動他一下,但更主要的還是要揭穿他、懲罰他、遠離他。

對待“暴戾的人”也可以用“和氣熏蒸之”,但問題是還沒等你把他熏陶出個模樣呢,你就給他弄得沒個模樣了。所以,這種人若是你的親人,可以對他有點耐心,如果不是,那就狠狠地打擊他或者避開他。

我們的真誠、我們的和氣、我們的愛心隻能獻給好人和一時誤入歧途的人,而不是那些奸險、殘暴、邪惡、自私之徒。我們實在不需要一個容惡、媚惡的社會!

過儉反傷雅道過讓多出機心

儉,美德也,過儉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讓則為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

慳吝:小氣,吝嗇。鄙嗇:卑下的吝嗇。雅道:正確、合乎規範、高尚、美好的為人之道。懿行:善行、美好的言行。足恭:為了討好別人而做出的恭敬之態。曲謹:指把謹慎細心專用在微小地方,有假裝恭敬周到的意思。機心:有特定意圖的用心。

儉樸是美好的品德,過於儉樸了就是小氣、吝嗇,反而有傷為人之道;禮讓是美好的行為,讓之太過就成了故意討好,容易讓人以為有特殊的目的。

儉樸而吝嗇的人我倒沒見過幾個,但是,不儉樸但卻異常吝嗇的人倒是常常見到。

現在的富商巨賈、明星大腕兒哪個儉樸?但大多吝嗇至極。而“希望老人”江詩信,為了救助失學的孩子們,古稀之年的他,竟然堅持12年奔走山區,行程達20多萬公裏;他節衣縮食,抽劣煙,穿草鞋,卻把一生僅有的7萬元積蓄,全部花在了孩子們身上……由此看來,儉樸與吝嗇沒有什麼必然的聯係,吝嗇不一定儉樸,而儉樸也不一定吝嗇。

輕諾必寡信善始要善終

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輕諾:輕易許諾。嗔:責怪、埋怨;生氣,發怒。鮮: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