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躁寡恩與頑固一生忙碌無事成
躁性者火熾,遇物則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殺;凝滯固執者,如死水腐木,生機已絕,俱難建功業而延福祉。
冰清:寒冰一樣清冷。福祉:幸福、利益。
性情急躁的人,言行熾熱如火,對人對事都有焚燒之態;刻薄寡恩的人,心地寒冷如冰,對人對事都有凍殺之態;思想冥頑而刻板的人,就如不能流動的死水和已經腐朽的樹木,生機已經斷絕……有此等品性的人,都難以建功立業,難以為自己和別人創造幸福。
洪應明的觀點是:性格急躁,為人過分熱情的人,刻薄寡恩的人,思想頑固而刻板的人,這三種人都是無法建功立業,無法為自己和他人造福的人。
誠然,這三種人都是讓人討厭的人。過分急躁、過分熱情往往讓人無所適從;刻薄寡恩的人讓人無法相處;頑固而刻板的人接受能力弱,做事不善變通。
但是,說到能否建功立業,那就另當別論了。這三種人的性格,可能會影響他建功立業,但並不是絕對就無法建功立業了。古往今來,在功成名就的人物當中,性情急躁的、刻薄寡恩的、頑固刻板的比比皆是。
因此,不要以為成功了的人,就一定不急躁、就一定不刻薄寡恩、就一定不頑固而刻板。其實,成功者中這樣的人反而更多,表現也最極端。
修煉自己的品性,盡量不要急躁,不要刻薄,不要頑固,這都是正確的。但同時千萬不要忘了,成功所依賴的條件還有比這更重要的。比如,誌氣、眼光、能力和勤奮。
以假示人者必以假害己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一壺:此指可浮於水上的救命之壺(“中流失船,一壺千金”——《鶻冠子·學問》)。
三窟:狡兔三窟。
把靈秀藏在笨拙之下,用表麵的糊塗掩飾心裏的明白,骨子裏清高但表麵卻與人同流,以適當的退讓以實現自己的真實目的……這都是處世之法寶和全身之秘所。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說實話,這樣的人怎麼說都有點可怕,甚至有點讓人討厭。不過又有什麼辦法呢?
古人雲:“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你不藏拙,其下場就如“直木”與“甘井”。而心裏明白了你卻不裝糊塗,那麼就得像三國時的楊修,說出了蔡文姬的謎底,顯示了才華,卻得罪了曹操。
至於“寓清於濁,以屈為伸”就更不用說了。“同流而不合汙”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而“以屈為伸”、“以退為進”則是亙古不變、屢試不爽的處世絕招。
這些處世之道,其妙處是顯而易見的,隻是用起來頗費工夫。如果你的修養、能力都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那麼,往往會弄巧成拙。比如,“藏巧於拙”可能被人指責為裝腔作勢;“用晦而明”會被人說成是陰險狡猾;“寓清於濁”可能順勢就真的合汙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以屈為伸”有的時候就可能因為這一“屈”而喪失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比如,人格、機會。如果就此一“屈”而永遠也“伸”不起來,可就麻煩了。
所以,我們為人,還是應該本然一些,可以審時度勢,但不要勉強去套用某種並不適合你的為人“韜略”。
寂寂而照以惺惺惺惺而主以寂寂
無事時心易昏昧,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時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昏冥:迷茫,糊塗。惺惺:清醒,機警。寂寂:寂靜,此指心緒平靜。
不處理事務的時候,人的心裏容易迷茫,這個時候應該在平靜中保持一點清醒;處理事務的時候,人的心裏容易激蕩,這個時候則應該時刻警覺,提醒自己保持平靜。
迷茫的滋味很難受,但清醒給人帶來的感覺也並不是很幸福。然而,如果一味地迷茫而沒有清醒,那麼,最後很可能是連迷茫的痛苦都沒有了。
清醒盡管並不好受,但清醒畢竟可以讓我們看清問題,這就給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們在事務比較少的時候,應該迷茫那麼一小會兒,人畢竟是需要休息的,但不要長時間地保持迷茫的狀態。人的天性是懶惰的,一旦進入了迷茫狀態,往往就難以自拔,我們必須在適當的時候激醒自己,把自己的心力拉回到正經事情上來。
另一方麵,在事務繁忙的時候,人的情緒往往容易激動和焦躁。應該注意保持平靜,經常提醒自己要克製。
寡義刻薄宜切戒之
受人之恩雖深不報,怨則淺亦報之;聞人之惡雖隱不疑,善則顯亦疑之,此刻之極、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雖隱不疑:盡管不清楚但卻也深信不疑。尤:過分。
受人恩惠雖然深重,但卻不予報答,而一點怨恨卻一定報複;聽到別人的壞處,盡管沒經過查證也深信不疑,而對別人的好處,無論多明顯都不願意相信。這種寡義刻薄到了極點的品性,應當徹底戒絕。
“受人之恩雖深不報,怨則淺亦報之”,這是典型的小人。
“聞人之惡雖隱不疑,善則顯亦疑之”,這是典型的蠢人。
我們或許不是這樣的人,但在某些時候、某些事情上,對於特定的人,我們也難免有類似的做法。仔細想想,我們真的沒有想報複人的時候嗎?真的沒有利用某種機會說別人的壞話嗎?真的沒有僅憑別人的隻言片語就誤解過人嗎?肯定是有的。
我們盡管不完全是這樣的人,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成為這樣的人。因此,我們還是應該用點心思,檢點一下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我們的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如果你發現他是個受恩不報而有怨不饒的人,如果你看出他是個善忌多疑刻薄寡恩的人,那麼,最好是要小心他點好。
笙歌正沸拂然長往
笙歌正沸時,便自拂然長往,羨達人撒手懸崖;更漏已殘時,猶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笙歌:奏樂唱歌。指歌舞歡宴。
達人:睿智、樂觀、豁達的人;行事不為世俗所約束的人;顯達的人;成功者。此指睿智的人。
漏:沙漏。古代計時的儀器。
歌舞歡宴、意興正酣的時候,能拂袖而去,這種在混亂時刻能及時驚醒、並毫不猶豫地馬上回頭的智者風範,真是讓人佩服;夜靜更深的時候,依舊忙碌不肯休息,這些世俗之人陷在苦海裏掙紮,真是可憐。
人生一世,百十年而已,成功也好、失敗也罷,轉眼之間都成雲煙。通達的人能在關鍵時刻把握住內心,不過分貪戀,從而使自己免於墜入痛苦的深淵。相反,貪戀財利的人,深更半夜仍然忙著應酬,總是要弄到更多的好處,這種人鼠目寸光,說來實在可笑。前人有這樣一副對聯:“後世若如我,留錢做甚麼?後世不如我,留錢做甚麼?”其見地豁達而精神。
因此,我們做人,凡事都應有點超脫的情懷,不要過分貪戀。得到了,也許是好事;但主動放棄了,則肯定會輕鬆。世人都知道猶太人最好利、也最富有,但卻不知道猶太人做人、做生意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及時放棄賺大錢!
豔艾遺金情不亂眉睫蕭牆心要寧
遇豔艾於密室,見遺金於曠郊,甚於兩塊試金石;受眉睫之橫逆,聞蕭牆之讒詬,即是他山攻玉砂。
豔艾:美女。眉睫:眉毛和睫毛。比喻近在眼前。蕭牆:麵對國君宮門的小牆。一名“塞門”,又稱“屏”。臣至此屏,便會肅然起敬。蕭通“肅”。比喻內部。讒詬:誣陷、辱罵。攻玉:加工玉石。
在密室中有美女陪著,在荒郊野外看到別人遺落的黃金,這兩種情形對於人品的考察,比試金石還靈驗;遭遇迫在眉睫的磨難,聽到自己人的誣陷與咒罵,這對磨煉和考驗一個人的心性和能力來說,就像磨玉的金剛砂一樣管用。
常言道:“白酒紅人麵,財色動人心。”現實中真能過了“金錢關”接著又過“美人關”的好漢還真的不多。我自知哪一關都夠戧,所以,對沒有過這兩關的人,也就不特別的蔑視。
“遇豔艾於密室”而不動心,“見遺金於曠郊”也不動心,那純粹是胡扯,關鍵是動了心之後,你怎麼做。是隨性而亂,還是裝出個柳下惠;是藏金於囊,還是扮個雷鋒,這就是你的人品的分水嶺。
突發於眼前的禍事,來自於自己人的攻擊,這些的確都是最考驗人,也是最能鍛煉人的。這個時候,人最需要的就是鎮定和忍耐。無論是真鎮定還是假鎮定,你都得鎮定,也許第一次的鎮定其實是發呆,但下次你一定會是真的鎮定。自己人的攻擊往往都是剜心要命之舉,如果你不能忍耐,那麼就很難把矛盾弄清楚,也就無法有效地平息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