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成功 53.丘吉爾家訓:理解孩子
溫斯頓·丘吉爾,英國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國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偉大勝利的民族英雄,是與斯大林、羅斯福並立的“三巨頭”之一,是矗立於世界史冊上的一代偉人。這個在世界現代史上留下深深足跡的人,是一個富於傳奇色彩的政治家。他那具有象征勝利的“V”字型手勢,曾風靡全球。
丘吉爾出身於聲名顯赫的貴族家庭。他的祖先馬爾巴羅公爵是英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是安妮女王統治時期英國政界權傾一時的風雲人物;他的父親倫道夫勳爵是19世紀末英國的傑出政治家,曾任索爾茲伯裏內閣的財政大臣。
丘吉爾一共育有5個孩子:其中莎拉後來成了一名電影演員,兒子倫道夫則踏入政壇,成為一名保守黨議員。
幼年時的丘吉爾是一個頑皮的孩子,但他不做壞事。他經常把小夥伴們組織起來,自己充當小頭頭,向其他人發號施令。有時,向小夥伴們講述自己從大人那裏聽來的故事。官場上的大人們都說丘吉爾是個有個性的孩子,將來或許有些作為。他的父母看到丘吉爾的所作所為,並不擔心什麼,因為他從不損壞別人和自己的東西。
上學時的丘吉爾,學習成績出乎意料的差。他沒有耐心來啃那些枯燥的拉丁語和自然科學的公式、定理,但他在學習本民族語言方麵卻有著特殊的興趣,並表現了出眾的能力。在曆史和哲學方麵,他學得饒有興趣。後來,他以勉強及格的平均成績擠進了哈羅公學(專門培養英國貴族和有錢人家子弟的學校)。他被列為學習成績最差的學生。好在哈羅公學強調英語寫作,這才勉強允許他把本校的課程學完。
丘吉爾的學習成績差,曾引起學校老師的多次警告。而他的父母認為,丘吉爾的智力是優良的,英語寫作和演講也非同一般,分數並不能說明什麼,假如專業與他的特長相符,興許會好起來的。他的父母丟掉貴族家庭的包袱,送他進了桑赫斯特軍校,當了一名騎兵士官生。桑赫斯特軍校是一所極普通的士官學校,有身份的人的孩子一般是不會到這所學校的。正是在這個上流社會子弟們瞧不起的地方,丘吉爾如魚得水。軍校畢業時,丘吉爾的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
後來,丘吉爾回憶自己這段經曆時說:“那時,我是班上成績最差的孩子,但父母親都非常理解我。”
就算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認為你的孩子不行,但身為父母的你卻千萬不能這樣認為,曆史上有太多的例子可以佐證這一點,丘吉爾的成功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父母的理解,以及對家庭、對事業的責任感,給他提供了學習的榜樣,樹立了奮鬥目標,也培育了他對祖國的曆史責任感,這些成為丘吉爾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業的強大驅動力,也成為丘吉爾的教子家訓。
理解和溝通,都是需要時間的。父母對孩子要多些耐心,多些理解,父母與子女間的信任和尊重的和諧關係也就能慢慢建立起來了。
理解孩子,應是一種事實而不是願望。當然了,理解孩子,不能隻是一種心願或口頭上的表達。你必須切實地做到這一點。這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