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罷出來,紀曉嵐回望了一下衛聖殿,不經意間發現聖殿兩旁竟無有一副對聯。便說道:“仲子廟大門掛著兩副對聯,主殿門前卻是空著,大概是無人敢寫;現在,應該等來題寫之人了吧?!”
乾隆說:“紀愛卿撰寫聯語之才,聞名朝野。莫非愛卿已成竹在胸,想在此露上一手,與廟堂同垂千古乎?”
“豈敢豈敢!臣想,為什麼無人敢為衛聖殿撰寫聯語,大概是因高懸兩代帝王巨匾。現今,又增添皇上的第三塊,有這三塊禦製匾當頭壓著,微臣還敢在此塗鴉嗎?所以這塊空白,是早為皇上準備的;在這麼神聖的地方補聯語,非皇上莫屬了!”
乾隆道:“既如此,朕倒要仔細想想,愛卿也幫朕想想,撰寫一副怎樣的聯語。”
紀曉嵐道:“皇上天資聰明,才華橫溢,寫一副對聯,還不是倚馬可待!”
乾隆道:“此言差矣!衛聖殿這副對朕非比尋常,寫不好不僅貽笑大方,更對不住我三代皇帝禦賜的三塊匾額。”
“皇上所言甚是!這副對聯的確需要仔細斟酌,不可等閑視之!”
乾隆說:“這副對聯,無非要為仲老夫子唱讚歌。要歌頌他就必須抓住他的性格和品格中最突出的東西。那麼,總結仲子路一生,他最突出的表現是什麼呢?朕以為是勇敢。孔子十分看重‘勇’的品格,曾說過‘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將‘勇’和‘智’、‘仁’並列起來,認為是天下最崇高的品德。朕以為,‘勇’對其他二德亦起到重要的作用。沒有‘勇’,人的智慧難以發揮;沒有‘勇’,仁義之事不敢去做,更遑論殺身成仁了。子路身上因有了充分的勇氣,他才能在修煉天下最崇高道德的道路上不斷攀登,毫不懈怠!”
紀曉嵐為皇上的話深深折服,道:“皇上所言,鞭辟入裏,精妙至極,完全符合子路實際。而臣以為,和勇敢相關聯的,子路做事果斷也很突出。《論語》記載,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孔子認為,仲由做事果斷,從政有什麼困難?孔子還將他的學生劃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種突出的表現和特長,將子路劃入擅長政事之列,這當然與子路辦事果決有關。事實證明,在子路短暫的從政經曆中,他的片言折獄的等等果決表現,使他收獲了良好的政績和老師的稱讚。”
乾隆頻頻點頭,表示同意紀曉嵐的見解。
綜合二人對子路的剖析,這副對聯已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了。
乾隆略加思考,提筆寫道:三德達身修,勇故不怠;四科從政事,果則無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