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錢王國裏的朝聖者 1(2 / 3)

西部人開始重新認識和發掘自己的土地。

無須聽這樣的傳說——l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來華訪問,獻給周恩來總理的第一份厚禮是“我們美利堅合眾國的資源衛星測出,中國西部有個大型金礦”。

無須聽這樣的新聞——1985年,中國黃金總公司官員到澳大利亞考察,澳國礦產部門負責人對他說:“中國西部有一個金礦田若公布了儲量,會5引起全世界金價發生爆炸性波動和全球的金融衝擊!”

啊,人們過去太小看和冷落橫空出世的八百裏蒼莽昆侖與潛入雲海的巍峨祁連了,以為它們隻是“黃沙百戰穿金甲”、“無花隻有寒”的兩個龐然大物。事實偏偏是這兩根西部“擎天柱”披掛著厚厚的真正的金甲與黃袍。高精度的美國衛星和找金鼻祖澳大利亞人所指的就是這兩座大金庫。這絕不是聳人聽聞。中國的地質工作者經過勘察,迅速證實了在昆侖和祁連山的懷抱中金脈豐富,沙金富集。在金子最富的紅金台,一鍬沙子,“嘩”地一下撒在地上,一顆顆芝麻大的金粒,信手可撿。當地的牧民,在騎駝放牧途中,拾到10斤、20斤重的金塊的事並不鮮見。

多少年來,是人們不懂金子的價值?不懂金子可以換取財富與天堂般的生活?否。那是因為金灘、金山上的牧民虔誠地遵守著神靈的囑咐:放牧者以牧為業,一切意外之物都將是罪惡的淵藪。他們虔誠地保護著金山、金灘,就像保護自己的牧場與田園,即使撿到一塊價值連城的金塊,最多也是拿來鑄成一隻給孩兒喂奶的小勺與一副精美的韁繩上的扣環……“什麼,那兒遍地是黃金?牧民們用它鑄小勺和扣環?哈哈,傻瓜!白癡!”有一天,那些“聰明”人聽說這樣的事後,便再也按捺不住那顆貪婪的心,於是成群結夥,走出窯洞,走出茅棚,走出高樓大廈——比起金子,高樓大廈算得什麼?——帶著妻子的囑托,孩子的希望,未婚妻與情人的“條件”,從天山深處、秦淮大地、江南水鄉、海河京城……一隊隊,一行行,懷著激動、興奮和“豁出生命來一搏”的堅強決心和鬥誌,如洶湧的巨浪,向昆侖。祁連,向西部開進!西部采金者有多少?我們從這幾個“官卡”便可知其大概,盡管這是一個極不全麵和準確的數據:1982年,昆侖、祁連、天山、阿爾泰、博格達、阿爾金這六大金山的十幾個關口上能說上數的采金人是43,500人;1983年,64,800人;1984年,139,000人;1985年,175,000人;1986年,187,000人;1987年,193,000人;1988年,204,000人……1990年至1994年,平均每年均在25萬至30萬人以上。這是一支多麼龐大的隊伍!這支隊伍由來自人的本性而彙成的那矢誌不渝、勇往不退、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巨瀾,勢不可擋地蕩滌著寂寞的西部,使中國的西部一夜間變成了另一個喧沸的世界,一個真正的野性世界。

這是巴顏喀拉山脈懷抱中的一個國營金場。一天黃昏,突然,從東南方向湧來黑壓壓的幾百名淘金者。“什麼,這兒是‘紅金台’(富金礦)?”不知是誰將這消息傳到了這夥剛剛被另一幫更強大的對手殺下陣的敗兵。“走,把昨天丟的本錢奪回來。”幾百人排成4個方隊,將僅有20多個人的國營金場團團包圍。

“站住!這是國家辦的金場,不能亂采!”“叭叭——”金場場長還未把話說完,子彈卻穿進了他的胸膛……他倒下了。國營金場頓時跟著消失了……幾百名剛剛還是失敗者的淘金人一下變成了勝利者。

畢竟雙手沾滿鮮血,他們不敢在此多等,於是來了個“緊急突擊”,一夜間從紅金台上掠走了百兩黃金,急速撤退,消失在茫茫戈壁的另一端……

沒有女人的戲就不是好看的戲。西部淘金的“朝聖”大軍裏到底有多少女人,有人這樣對我說:“除非,你準備用上三個月時間,否則光一個阿爾泰山金礦區,你就了解不完!”

“你真想了解淘金女的情況?算你走運,我剛從阿爾泰山那兒回來!”在北京的一次礦產資源管理會議上,地質礦產部的一位女工程師聽說我在采訪這方麵的材料,於是主動給我講起了她的親身見聞:我們一行6人到新疆調查群眾采礦工作。因為我是女同誌,有人便向我介紹說,阿爾泰山有個淘金女人國。這引起了我的興趣,便請區地礦局的司機小張帶我去。

進山的路很難走,這是因為嚴格地說根本就沒有路。我們坐的是一部老式吉普車。車子在所謂的路上——其實是一條幹涸的河床上前進。不知過了多少座山頭,多少道河溝,我們終於看到了阿爾泰山腹地的淘金場。

阿爾泰素有“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之說。其實,我們地質勘探結果這裏至少有100多條溝河中流淌著富集型的砂金。阿爾泰山以無私的胸懷,擁抱著來自四麵八方的采金者。

有人估算,阿爾泰山的女淘金者不下萬人。

女人需要特殊的自然環境,那是一望無際的幹燥的大沙漠,她們在那裏是難以生存的。女人離不開水。她們要洗臉,再不講究的女性也要抹一把臉;她們要洗澡,這是夏娃傳下的習慣,潔白的身子是不容沾一點泥土與沙子的,身子是她們的本錢;但更重要的是她們每月經曆一次那稱之為“倒黴”的事。

男人們早已進了那深山的又一條金溝,而她們依然充滿希望地蹲在這條溪水長流的溝河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