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失衡的天平 1(1 / 1)

第四章 失衡的天平 1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是可以理解的,有些事則無法理解。在中國礦產領域的開發與保護戰中,這種令人費解的事屢見不鮮,常讓人理不出頭緒。

血氣方剛的陝西省潼關縣礦管局局長張理文就陷入了這樣一個境地。陷入這般境地的不僅僅他一個區區礦管局長,而是整個演關縣的庶民百姓,以及他們的縣長、縣委書記……張理文想不到事情會發展到如此複雜的地步。

他感到迷茫。素稱中國“金三角”的小秦嶺金礦區,自非法采礦的礦頭王科娃被“無罪釋放”幾個月來,國家主席、政府總理、人大委員長等等中央領導批複、責令幾十次,國家、省、地、縣組織執法大軍曆時數載,圍剿近百次後而剛剛恢複元氣不足一年的共和國“聚寶盆”,又麵臨著數萬人毀滅性的掠奪、搶竊……

他感到迷茫。幾千個日日夜夜用生命和熱血在捍衛《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100多名部下,眼下無時無刻不在經受著那些來自四麵八方的手持長槍、短槍、菜刀、屠宰刀的搶礦者前所未有的謾罵、恐嚇與血腥的洗劫。至此,國家的礦法事實上已成一張廢紙。

他感到迷茫。一件事實再明白不過的違法采案,卻曠日持久達5年之多;一位掠奪了國家千萬元黃金、攪得小秦嶺地區數年不得安寧的礦把頭王科娃,竟然成了“官司”的勝利者。堂堂執法護法的礦管局成了失敗者。一起失敗的還有縣委、縣政府、縣政法委。公安局、檢察院,以及遍體鱗傷的金礦單位,而真正失敗的是國家礦產資源法。老百姓這樣問:黨的威信在哪?政府的法有什麼用?

他真正感到了迷茫。上告地區,地區的執法部門已經判他們是敗訴者;上告省府,省府最高執法機構更是一錘定音,釋放礦霸的指令就是這個機構簽發的。他和縣長、縣委書記、政法委主任、公安局長、檢察長親赴公署、省府陳述,彙報了不知多少次,腿幾乎跑斷了,口舌也磨出了泡,結果還是一樣:放人再說。

哪兒去說?難道共產黨的天下真的沒處討個公正,沒處求個法律的尊嚴了嗎?不,張理文相信有。縣裏的領導也相信有。小秦嶺地區的百姓們也相信有。

於是,他決定再度出關,上訪京城。

京城是他、也是縣委、縣政府各部門和全體小秦嶺地區的百姓們惟一、也是最後的希望。從1994年1月至6月的半年間,張理文已經出關上訪京城6次了。

見過張理文的人,都說他是一位軍人式人物。他本來就是軍人,曾經有過15年的軍齡。這位鐵骨錚錚的漢子,別人用槍和刀對準他的腦袋與脖子時,他連眼皮都沒耷拉一下,可說起“礦霸王科娃”的事,他會氣得全身發抖,話不出口……年初,他獨闖地質礦產部,就是因為他話未說,淚先流,才使得共和國政府的礦管機關為潼關所發生的事件而大為震驚和動顏。這起原本不是什麼“案件”的案件,暴露出的,不僅僅是法律問題,還有更多的社會問題5;發人們的思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