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 2)

第十四章

1842年出現了一個大的文學運動。當年成立智利大學。知識界主張民族文化,隨之出現一個大小說家叫ALBERTO BLESTGANA(1830—1920),自認為智利的巴爾紮克。他寫了許多描寫智利現實的小說,特點是現實的、民族的、人民的。是西班牙第二次征服智利時期的最大作家。西班牙再征服是1814—1818。他寫當時的遊擊隊英雄叫MANUELRODRIGNEZ,受歐洲浪漫主義影響,又寫了MARTIN RIVOS,是讀者最多的書。他又組織了“平等社”,裏麵有參加過歐洲1818年革命的,如SANTIAGO ARCOS。GANA後來做了外交官,是拿破侖第三時代的智利大使,寫了《移植者》,諷刺智利的奴隸主,因這些人取媚於歐洲人,而歐洲人看不起他們,以為他們有印第安人的血統。他是智利小說的始祖。

二十世紀初,又出現了文學運動。分兩派,一派是專寫外國不寫智利的;另一派是民族的、自然主義的,專寫智利,寫風景比寫人物多,在這一派裏有一個叫SENTIVEN很重要。(他現在還活著)

俄國文學的影響。受托爾斯泰影響最厲害的成立了托爾斯泰協會,歸返自然,自食其力,但失敗了。

又出現了一個學生的同情蘇聯的一派,叫“二十年代的一代人”,他們裏麵也有無政府主義的、個人主義的一些分子。這一派的詩人就是巴勃羅聶魯達。這一時期,他的詩是個人主義的、戀愛的、色情的,是反抗的,但並非革命的。他成為革命詩人是1936年,他當時寫了《西班牙在我的心中》,從此他開始了以社會為題材的創作。聶從西班牙回來後,組織“智利知識分子聯盟”,很活躍。繼聶任主席的,是現任外交部長,即每況愈下,現任主席是畫家拉芬脫。

“作家協會”,由楚阿基【任】主席,有左翼作家及無政治色彩的作家。楚是好人,無思想。

另有一個“作家聯合會”,是美帝與政府下的組織,裏麵也有好人,如多瑪斯、拉戈,有時也通過一些好的決定。主席是美國大使館的一個職員,月薪六萬智利幣,他又是智美文化協會的副主席,曾當了兩年駐蔣政權的大使,寫過中國的書。是一個精神至上的、唯心的,號稱“中國通”,名JUAN MARIN。

“筆會”的主持人叫BENJAMIN SUBERCASEAUX。

排字工人出身的LUIS EMILIO RECABARREN是黨的創始人,是在革命基礎上建立工人運動,反對改良主義,在智利北部,工人傳誦他的作品。

“工人社會黨”由他創立,即站在十月革命—邊。

《工農俄國》的著者。見過列寧。

現在黨的主席是他的最忠實的戰友。LUIS是因黨內鬥爭積勞過度,於一九二四年自殺,工人都不信,說是資產階級暗殺的。他並非徹底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不屈不撓的反對資產階級,認為工人階級是最重要的階級,而且必須組織黨。

曾被判徒刑,即逃到阿根廷,曾是阿根廷黨的第一任總書記。

他死後,工人運動即分裂。

重要的是1953年,重新集合了力量,開了一次全國大會,通過了擬出的名單,選舉了CLADAVIO BLEST做主席。五一節他在聖地亞哥舉行大會時發表演說,政府把他逮捕起來,五月十一日全智利六十萬工人總罷工,他得到釋放。他是天主教【徒】。

罷工提出:

1.重新調整工資。

2.立即釋放BLEST。

3.廢除民主保衛法。

4.沒收帝國主義在智利資源。

5.與民主國家建立外交關係與貿易關係。

主席恢複自由,工人增加工資。

晚上巴勃羅夫婦、瓊尼夫婦、VOLODIA夫婦等一起在我們房裏吃飯。

巴勃羅送了三個牛角杯給我。

八月十三日

告別。

巴勃羅夫婦。

卡斯特洛、阿默斯蒂、拉芬脫、瑪麗亞、瑪蘭特、第得爾波夫婦、瓊尼夫婦等幾十人。還有一些華僑,蕭川夫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