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宋代的著名女詞人,山東省濟南人,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出身於書香門第,前期過著富足的生活。李家藏書相當豐富,李清照小時候就在如此優越的家庭環境中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

成親後,與丈夫趙明誠一起收集、整理金石書畫,一道進行學術研究。兩人情投意合,過著幸福的生活。金兵南下中原後,李清照夫婦流落南方,趙明誠病死,李清照開始了孤苦生活。她的一生經曆了開始的繁華、動亂跌宕的兩宋更替時代。李清照是中國古代有名的才女,她不僅熟諳書畫,還知曉金石之事,特別是詩詞。她的作品千古流傳,獨樹一幟,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詞從感情脈絡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前期和後期。前期主要是寫她悠閑幸福的生活,較為真實地反映了她當時的情感和幸福生活,題材主要是寫美麗風景和離愁別緒。如兩首《如夢令》,歡快端莊,語新雋美。《鳳凰台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主要是通過對孤寂生活的描寫來抒發自己的相思之情,表達了她對丈夫趙明誠的深厚感情,婉轉曲折,清俊疏朗。《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主要是寫對閨中女伴的留戀之情,感情也非常真摯。雖然她的詞以描寫愁寂生活、抒發憂傷情感者居多,但是我們從中完全能夠看到她對大自然是何等地熱愛,也坦率地表達了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向往。

這首《一剪梅》在黃升《花庵詞選》中,還有一個名字叫作《別愁》,是李清照思念外出求學的丈夫趙明誠所做的一首思念之詞。伊世珍所著《琅嬛記》裏這樣記載:“易安結褵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這樣的說法在電影《李清照》裏得到了沿用,當趙明誠踏上征船出行的時候,響起了《一剪梅》的旋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這首詞不是一首送別之作,單“輕解羅裳”兩句,就解釋不通。“羅裳”,在這裏肯定不會指男子的“羅衣”,因為不管是詞人出於什麼樣目的,是從平仄還是用字角度來說,把“衣”為“裳”都是沒有必要的。“羅裳”自古以來就是指綢羅製成的裙子,但是在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如果把上句理解為主人公是李清照,下句是寫趙明誠的話,那麼,這樣一來下句就不存在主語了,而且兩句意思的聯係就很牽強了,所以,這首詞的題目像《花庵詞選》那樣選作 《別愁》還是比較合適的。

李清照與趙明誠成親之後,兩人的感情如膠似漆,非常地好,兩人在一起的生活洋溢著學術和藝術的氣息,相當幸福。這樣的感情,怎麼能受得了兩地相思之苦?答案可想而知,尤其是李清照對丈夫趙明誠那種無比熱忱的仰慕之情,這一點我們從李清照的一些詩詞中不難看出。這首詞是詞人用巧妙的筆法表達思夫之情,也是對當時新婚少婦沉墜情海的表達。

詞的開頭一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交代了詞的創作時間是秋天,而且這個秋天荷花已經凋謝、竹席異常涼。“紅藕”,就是指紅色的荷花。“玉簟”,指的是做工精美的席子。其實這一句非常高明,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含義,一來交代了時節,正是這樣一個蕭條零落的景象讓詞人思念丈夫的情感泛濫了,渲染了整個環境的淒涼氣氛,也烘托出了作者的孤獨閑愁心態。如“紅藕香殘”,第一層意思我們都知道是說秋天來了,荷花凋零了,事實上,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慨歎青春易逝、紅顏易老的意思;“玉簟秋”的意思是說既然暑退秋來,竹席自然顯得涼了,更深層的意思是人走席涼了。

這一句與南唐李璟的《浣溪沙》的第一句有幾分相似:“菡萏香銷翠葉殘。”都是寫秋至荷花殘的情景,但是後者不如前者那樣更富深情。“菡萏香銷”比起“紅藕香殘”來顯然是略遜一籌的,“紅藕香殘”既通俗又形象;“翠葉殘”意思仍然與“菡萏香銷”類似,指的是秋到荷葉落。但“玉簟秋”,卻不同了,又有一層新的意思。如果說,“紅藕香殘”是從一種客觀的景物來預示秋天來臨的話,那麼,“玉簟秋”就道出了詞人的真情實感——竹席顯冷來表達秋天來了。這一句融合了客觀和主觀、景與情。字數都是相同的七個字,但卻呈現出不同的表達效果。這也難怪清代學者陳廷焯發出這樣的讚賞:“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雲‘紅藕香殘玉簟秋’,果真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白雨齋詞話》)李清照並非不食人間煙火,但這一句“精秀特絕”,卻合乎事實,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