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環境麵臨的重大威脅(2 / 3)

1980年,國會在通過《阿拉斯加國家利益土地保護法案》時,也完成了被稱為“超級基金”的立法工作。長久以來,我對一些沒有責任心的公司所排放的有毒物質頗為擔憂,於是我與國會兩黨議員協作,製定法律,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有毒物質的排放和傾倒,失職的公司應為其有毒物質的清理工作埋單。此外,對可能造成汙染的化工公司加收少量的附加稅,為未來的清理成本建立永久性基金。現在,隨著華盛頓新一屆政府的上台,企業的遊說者再一次占了上風,“汙染者埋單”的原則被拋棄。美國納稅人被迫承擔80%的汙染清理費,2005財政年度還要支付全部的賬單。製約不道德的企業傾倒有毒垃圾的經濟處罰機製不複存在。

近年來,美國高層領導人拒絕加入經過艱苦努力達成的關於控製溫室效應的國際協議,這是最具有爭議、人人譴責的美國政府決策之一。溫室效應致使全球氣溫升高。眾所周知,溫室效應主要是由於人為的氧化氣體上升到平流層,形成一層遮蓋物,使地表的溫度日益積聚、升高,不能從大氣中散去,反而保留下來。這層遮蓋物類似於溫室四周和頂部的玻璃或透明塑料板,陽光射入造成的室內增溫,受阻於玻璃或塑料板,不易散去。這就是所謂的“溫室效應”。

據我所知,在我擔任總統期間,這個問題首次經過認真的討論。當時,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和國家科學院的科學家,對大氣中不斷增加的二氧化碳所產生的不利後果表示擔憂。由於這個問題日益嚴重,我的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便邀請國家科學院研究這一問題。1979年夏天,一組傑出的科學家在馬薩諸塞州的伍茲霍爾研究中心專門召開了會議。科學家們的結論是,當二氧化碳增加一倍時,地球的溫度將增加5華氏度。他們在提交給我的正式報告中補充道:“我們做過許多實驗,但還不能找到任何被忽略或低估的物理效應來降低氣候變暖的狀態。”

科學家的警告正在成為現實。極地地區的山地冰川和冰塊大規模融化,海平麵上升,敏感性物種的行為和生存性出現明顯異常。冰山融化速度很快。例如,人們預測,到2030年,國家冰川公園古老的冰結構將完全消失。最近,我和羅莎琳去阿拉斯加慶祝《阿拉斯加國家利益土地保護法案》生效25周年,迎接我們的是當地報紙頭版頭條關於北極熊可能滅絕的報道。報道還說,冰蓋即將融化,海平麵會不斷上升,愛斯基摩人的村莊會被淹沒。我們參觀了奇奈峽灣地區的一塊冰川,它的確正在迅速融化。

老布什總統和克林頓總統都曾參與擬定《京都議定書》。該議定書旨在要求世界各國做出承諾,控製大氣汙染,減少致使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在國際社會努力遏製全球變暖的進程中,我們國家近來的價值觀卻發生了變化,再一次使人感到不安。到1988年,國際社會對這個問題特別關注,成立了研究溫度變化的國際小組。經過兩年嚴謹的科學分析,該小組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地球正在變暖,其罪魁禍首是人類活動。

1992年,曆史上人數最多的一批世界領袖雲集巴西裏約熱內盧,參加後來被稱為“地球峰會”的環境與發展大會。老布什總統和其他國家的領袖號召全球控製溫室氣體排放,到2000年,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控製在1990年的水平。美國和其它國家簽署了這一協定,以法律形式把締約國聯合在一起。重要的是,老布什總統還通過協商達成協議,準許發展中國家不受此協定的製約,因為發達國家是造成有害氣體排放的主要國家。締約國還達成共識,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對全球變暖的起因和嚴重性的科學認識進行深入的評估。

此後,又經過五年的研究,第二份報告公布,確認“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係統產生了清晰可辨的影響”,並補充說,“氣候變化將對人類構成威脅”。這一重要發現促使締約國於1997年在日本東京召開會議。會議決定,到2008年至2012年間,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5%。每個締約國自行提出自己的減排指標,德國承諾減排25%,英國減排15%,美國承諾了一個較低的標準:7%。

當各國領導人繼續加強研究與談判的時候,新就職的布什總統宣布,美國遇到了能源危機,《京都議定書》規定的強製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和緊迫的時間表,對美國來說代價太大,是不明智的,但他同意繼續與其他各國領導人協作,籌備很久以前就擬定在德國波恩舉行的國際會議。2001年7月29日拂曉,世界大國在波恩達成具有曆史意義的協定,可美國領導人再次拒絕我們國家以前的所有承諾。180個國家(除美國和另一個國家外的全世界所有的國家)同意《京都議定書》的實施細則。盡管美國反對,議定書附加了一個規定:該議定書隻有在為全球55%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負責的至少55個國家正式批準之後,方可生效。俄羅斯批準實施議定書,成為此次會議的裏程碑。90天之後,即2005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正式成為國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