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科學》雜誌發表了美國航空航天局氣候學家詹姆斯·漢森領導的一批科學家研究的權威報告。這篇報告應該打消人們對未來氣候變暖趨勢的任何疑慮。這批科學家啟用全球2,000多個監控站,經過五年的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使立刻將溫室氣體罩住,近地層溫度將繼續緩慢增加;如果不采取強有力的矯正措施,溫度將“扶搖直上,不可收拾”,本世紀有可能增加10華氏度。針對這一長期存在的問題,根據相關的科學證據,在未來40年內,荷蘭承諾減少8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英國減排60%,德國減排50%。
我們的政府領導人固執己見,逃避限製溫室氣體減排的責任,成為全世界人民普遍嘲諷的把柄之一。人們紛紛譴責美國及其拋棄環境標準的行為。英國首席科學家之一、皇家學會主席羅伯特·梅指出,布什政府抗拒“科學事實”,企圖將“一個原教旨主義意識置於八國集團其餘成員國之上”。
這種粗心大意或漠不關心的態度也體現在美國自己的環境保護方麵。根據原有的環境保護法條款,涉及空氣與水、礦產、畜牧、森林、有毒垃圾、瀕危物種的保護等劃時代的立法,必須定期重新審批。隨著技術的改進,更高的標準可望實施。而現在,反環境保護論的共和黨人控製著國會的關鍵性委員會,所有相關的法律被長期擱置,沒有得到重新審批,白宮和其它部門對這些問題也興趣索然。
政府最近的提議不僅沒有提高標準,反而允許老式燃煤發電廠在維修、改造時逃避安裝汙染控製設施,這將使危害健康標準的煙塵持續至2015年或更長的時間,使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增加一倍,一氧化氮增加0.75倍,持續時間比現行的《清潔空氣法案》規定的達標時間晚10年。有些居民區的空氣汙染來自數百英裏以外的鄰居,一個共和黨的國會提案竟然允許這些居民區的空氣質量推遲10年達到國家標準,或者等上風位置的鄰居治理好他們自己的汙染空氣之後再達標。汙染企業強烈支持下的這項提案一旦成為法律,將招致無休止的責難,嚴重妨礙《清潔空氣法案》的實施。
過去四年裏,拋棄許多對保護環境質量至關重要的政策要素,成了司空見慣的事。
一些重大的問題往往引起激烈的爭論,也常常出現勢均力敵的政黨辯論,但在保護我們的環境質量問題上,情形卻不是這樣。一些著名的共和黨人為他們政黨的領導人對全球變暖和其它問題的漠不關心而深憂。參議員約翰·麥凱恩說:“現在不采取措施毫無道理可言,但擺在我們麵前的艱巨任務是說服政府。白宮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令人失望。不幸的是,特殊利益階層統治著華盛頓。重大的遊說團體,包括公用事業公司,對國會山施加了巨大的影響。”“難道我們要給子孫留下一個與我們現在居住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嗎?”他反問道。在共和黨人的領導下,美國參議院頂著白宮強大的壓力,通過了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案,支持對造成全球變暖的氣體排放實行強製性控製的一個項目。
如果不接受這些遏製全球變暖的措施,我們國家主要的能源生產和環保設備企業將像美國汽車製造業一樣,在國際市場處於劣勢。事實上,通用電氣和其它企業已經宣布計劃,支持遵守《京都議定書》的規定。盡管美國政府反對,潔化技術是未來的潮流。
民意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美國人支持有關保護水和空氣質量、控製汙染、保護野生動物、擴大和保護綠地的法律條款。即使問題涉及為獲得經費而上浮納稅率,這些堅定的信念依然占據上風。過去10年間,美國43個州的1,376項保護措施是通過全民投票方式決定的,其中1,065個措施獲得讚成票,得以實施。
我們政府的新政策必然導致地緣政治的後果,因為我們繼續獎勵那些沒有民主但富有石油的國家,保持對它們的依賴性;繼續對工廠和汽車廢氣熟視無睹,致使溫室效應增強;繼續與中國和其它快速發展的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競爭,因為這些國家也從同樣的渠道滿足對石油飛速增長的需求。目前,全世界有8億輛汽車在運行。據估計,隨著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發展,這個數字將逐年增加。未來的40年內,世界的汽車總量將達到32.5億輛。這將對地球環境造成何等嚴重的破壞,值得人們深思。
目前,解決能源需求的最佳辦法是大幅度提高電廠和汽車的效能,同時,使用能替代電能的其它能源。核能雖然是有限的,但仍然是一個大有可為的選擇。美國大約20%的電力來自103個核反應堆的運行,核電廠還可以增加。技術進步已經極大地提高了核電廠的安全性,核工業廢料問題能夠逐步減少。最近,我和羅莎琳參加了一艘潛艇的交付使用儀式。在我幫助我國成功研製第一艘核潛艇的55年之後,這艘新潛艇以我的名字命名。當年,核潛艇上的反應核必須在三年內更換,但新潛艇上的原料棒至少可以持續使用35年,或持續至潛艇壽命的終結。
美國是迄今世界最主要的汙染製造者,我們的政府放棄環保責任隻是一係列行為之中可悲的又一步。這些行為與兩黨共同堅持的保護全球環境的曆史性政策分道揚鑣。善待上帝創造的世界,是我們個人和政治的道德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