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吳越爭霸的大背景 二、吳國興起
吳國在今天江蘇南部,地處海濱,土地肥沃,有漁鹽之利。它南接越國,西交強楚,北與齊晉相望。吳國的統治者,史載是周武王的祖父季曆長兄的後裔。季曆的父親認為季曆最有才幹,季曆的兒子昌(即周文王)也很聰穎賢德,因而欲立季曆為繼承人,但卻同傳統不符,其長子太伯和次子仲雍知父之意,為了避免爭紛,就主動讓賢,逃到遙遠的“荊蠻”之地拓地立國。周武王滅商後,找到了太伯、仲雍的後代,並在大封諸侯時進一步確認了吳國的諸侯地位。吳國自吳太伯立國後,至其十九代時,傳位到壽夢。
在中原諸侯的眼裏,吳國卻始終是“蠻夷之地”,但吳王壽夢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眼光開闊,他為了擺脫這種被人鄙視的落後地位,便積極向周圍和中原的國家學習,並根據吳國的地理優勢,大興漁鹽之利,不斷拓疆開土,兼並了今蘇南、皖南、浙江的大片土地,使國力得到了空前發展。吳國的冶煉技術在當時已十分高超,能製造出許多先進的兵器。吳國人還能建造當時一流的大型戰船,有最擅長於水戰的一流水師。
這時候,位處中原陳國發生了一次動亂,而這次的陳國之變竟然意想不到地給遠在東南的吳國帶來了崛起的契機。
公元前617年,即城濮之戰後十五年,陳國發生了夏徵舒之亂。徵舒的母親夏姬是春秋時一位有名的美人,也是一位著名的“蕩婦”,在明代曾有一本豔情小說《株林野史》,就是以夏姬的故事為原型講述的。夏姬是陳國大夫的夫人,但是與陳國的國王和大臣都有染。有一天同陳靈公和兩位大臣在家裏喝酒。靈公指著徵舒對一位大夫說道:“徵舒像你。”那位大夫答道:“也像你。”酒後徵舒從馬廄裏暗箭把靈公射死。陳國大亂。楚莊王率兵入陳定亂,殺了徵舒,俘了夏姬回來,打算把她收到宮裏。申公巫臣說了一番大道理把他勸阻了。後來夏姬落在連尹襄老之手。後來襄老戰死,他的兒子又與她有染。巫臣卻遣人和她通意,要娶她,並教她借故離開楚國;而設法把她安頓在鄭。夏姬去後不久,巫臣借出使齊國的機會。他行到鄭國,便叫從人把所帶的禮物帶回楚國去,而自己攜著夏姬投奔晉國。子反失掉夏姬,懷恨巫臣。先前楚國的另一位貴族要求賞田,被巫臣所阻,也懷恨他。二人聯合,盡殺巫臣的家族,而瓜分他的財產。巫臣從晉國寫信給二人,發誓要使他們“疲於奔命以死”。為報大仇,巫臣向晉獻聯吳製楚之策。
此時的晉國正在與楚國爭奪天下的霸主,聯合吳國可以從側麵牽製楚國。於是晉國就采納了巫臣的建議。
公元前584年,晉國派申公巫臣為使者與吳國通好,兩國關係密切之後,晉國不但派人教給吳國人各種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還教給他們怎能訓練軍隊,如射箭、駕車、行軍、戰車等技巧。晉國以扶持吳國為手段,使吳國牽製長期威脅中原並和晉國爭霸的越國,以分散楚國的注意力,減輕它對中原諸國的軍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