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吳越爭霸的大背景 二、吳國興起(2 / 2)

吳國地處長江中下遊,水網密布,習於水戰而不習於陸戰。但從水道與楚爭,則楚居於長江上遊而吳居其下遊,在當時交通技術的限製之下,逆流而進,遠不如順流而下便利,所以吳國在水上總是無法勝楚。但自從吳人學得車戰之後,形勢便大變了。他們從此可以舍舟登陸,從淮南江北間進攻楚國的東北。從此楚國的東北邊境便非常危險了。

吳國自同晉通好後,國力日隆,先後征服了鄰近的許多小國,開拓邊疆,還不斷侵擾相鄰的楚、越兩國。楚國雖進行了反擊,但始終沒有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麵。從公元前584年,吳國伐郯之戰開始,及對巢、除兩個楚的附屬小國進行征服,楚共王派大將子重領軍迎擊,以援救巢、除,吳軍得信後,避其鋒芒,不與楚軍正麵交戰,等到楚軍離境回國,又去攻打州來這個楚國的戰略前哨並占領了它。楚將子重和子反這時正帶領大軍征討鄭國,聽到州來有失,又帶兵回防。這樣,在一年之間,楚軍在吳軍靈活打擊之下七次往返,疲於奔命,結果都以失敗告終。這時南方的許多小國和部族都棄楚投吳,吳國的勢力日漸強大。

雖然吳國國力日漸強盛,但是與楚國相比仍然是小國,處於劣勢,最終使吳國戰勝楚國的,還是楚國的一位逃亡者,他就是曆史上有名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在曆史上以字行,楚貴族之後,其祖父伍舉是楚國的重臣,曾奉事楚莊王,頗得重用,父親伍奢為楚平王太子建的老師。伍子胥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時教育,在少年時便聲名鵲起,為眾人譽為“少好於文、長習於武”,“文治邦國、武定天下”。可是正當他準備在楚國的政治舞台上施展文武才華之時,一場重大的政治暴風雨將他的從政理想徹底摧毀,他的人生道路也因此發生了根本轉折。

事情的起因是楚平王為其太子建迎娶新婦。楚平王派大夫費無極到秦國迎親,但費無極是個奸佞之人,無事生非,他見那位秦國女子風姿綽約、美豔絕倫,為了討好貪圖女色的楚平王的歡心,於是就先行入城,告知楚平王秦國女子如何美麗,好色的楚平王聞聽其言,不覺心動,待見到秦國女子時,果然貌若天仙、色冠六宮,竟不顧禮義廉恥,將其納為妃子,而從秦國陪嫁的女子中另選一個與太子成婚。太子建平日本就厭惡拍馬溜須的費無極,在知道此事後,更是加深了對他的怨恨。當然,費無極也心知肚明,若有一日太子繼位,他也必死無疑,遂心生毒計,向楚平王進諂,道太子對他恨之入骨,現已遷恨於大王,且太子手握兵權,外有諸侯響應,內有伍奢助其謀劃,恐怕早有篡權奪位之心。楚平王對於奪子之妻本也心有不安,在聽信費無極之語後,更覺恐慌,便立即下令捕殺太子師伍奢和他的長子伍尚,隨後又要追殺太子建,在這種情況下,太子建和伍奢的次子伍員隻得慌忙逃離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