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吳越英雄榜 五、子貢——寥寥數子變天下棋局(1 / 3)

第二章吳越英雄榜 五、子貢——寥寥數子變天下棋局

在東南的吳、南兩國漸漸興起的時候,中原的魯國出了一位對後世的中國影響至深的人物——孔子。孔子在隨後的中國的曆史中以“至聖先師的”聖人麵目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所尊敬,但在當時,孔子還沒有後日的尊貴,隻是一名“賢者”,是不合時宜的老夫子,他的政治主張並不被各國的統治者接受。這時候,孔子正帶著他的眾位弟子周遊列國,以尋找能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

說到孔門弟子,世人皆知孔夫子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弟子三千”有傳說的成分,但孔子門下的確聚集了眾多人才,從流傳下來的文獻中,孔門弟子有名字可考的就有77人,其中事跡見於記載的有25人。在孔門的弟子中,以德行見的有顏淵、閔子蹇、冉伯牛;以言語見長的有宰我、子貢;以政治見長的有冉有、子路;以文學見長的有子遊、子夏。在這些弟子中,顏淵最為聰明,最好學,也最為孔子所欣賞,可惜短命;還有一位冉伯牛壽命也很短,他們都沒有機會施展才能。其餘各弟子都是一時的俊傑。閔子蹇曾被魯國大夫季氏召為費宰(管理費邑的官吏)而堅辭不就。促弓做過季氏的家宰(在東周各個諸侯國裏,大夫也有自己的領地——食邑。勢力強大的大夫的領地儼然是自主的國中之國。家宰就是為大夫管理食邑。季氏是當時魯國的巨室,食邑一度占魯國領土的五分之三,長期主持魯國朝政。)宰我受過魯哀公的谘詢,可以推斷出他在魯國任有官職。冉有做過季氏的家宰,於公元前848年,齊國大舉入侵魯國,冉有在朝野一片不抵抗的聲音中,力主出兵,並且用芭陷阱,大敗齊軍。子路在衛國作官。子遊做過魯國的武城宰,孔子到他治理的地方,聽到民間一片弦歌之聲,因此和他開過“割雞焉用牛刀”的玩笑。子夏做過晉大夫魏成子的老師,魏成子就是戰國時期魏國的開國之君魏文侯,是戰國初期最有作為的明君。

但在人才濟濟的眾多孔門弟子中,子貢顯得尤為引人注目。他也可以說是孔子門下最有作為和影響力的一位弟子,子貢的作為改變了當時各國間的戰略均衡,甚至是間接促成了越王勾踐的複仇、稱霸的大業。

《史記》中這樣記載子貢:“端沐賜,衛人,字子貢。少孔子三十一歲。”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貢以能言善辯、反應機敏著稱,“子貢以言語見長”。而老師孔子卻是非常討厭“巧言令色”,所以在《論語》中可以看到夫子經常訓斥子貢,“常黜其辯”。例如,子貢經常在背後評論別人。孔子聽到非常不以為然,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子貢,你很賢明嗎?老師我就沒有時間來作這些。)這是夫子在委婉地勸戒子貢,要把精力用在提高學問道德上,而不能整天對人評頭論足。

但孔子對子貢的批評更多的是怕他過分逞口舌之利,是慈愛的關照。其實,夫子很多時候還是喜歡和這個聰明的學生談話,有時也便與子貢說些較為推心置腹的話。例如,孔子問曰:“汝與回(顏淵)也孰愈?”(你和顏回誰更聰明?)子貢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我怎麼敢和顏回相比呢!顏回由一可以推斷出十來,而我隻不過由一知二罷了。)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比不上他,我和你都比不上他)

抑此揚彼,並不是夫子教育學生時常用的思路。這更不是夫子真的自覺不如顏淵。夫子知道眼前的子貢是聰明伶俐、能明白自己心意的人,才會這樣談論到另一位弟子:顏淵既然不善自語,人又有點過迂,不是容易叫人心悅誠服的主兒。那麼隻有說點過譽的話,推重起來才見得誠懇。難得是師徒二人一般的一本正經,讓千年之後的我們在讀這一段時,都不禁會為老師、弟子間的心照不宣而莞爾一笑。

子貢問老師:“賜何人也?”(老師覺得我怎麼樣?)孔子說:“汝器也。”(你就像個有用的器物。)子貢接著問:“何器也?”孔子說:“瑚璉也。”瑚璉,是春秋時宗廟裏供奉祖先的寶器,由此可以看出夫子對子貢的期許很高,認為他有安邦定國之才。這也是後來讚譽某人能夠擔當大任的“瑚璉之器”這個成語的由來。

正是夫子深知子貢是可以擔當大任的“瑚璉之器”,所以在公元前487年,齊國的大夫陳常準備侵略魯國的時候,子路、子張、子石等弟子都請命去到別國請救兵,孔子沒有答應,卻惟獨讓子貢去。

當時春秋的形勢是,中國正處於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激烈動蕩時期。晉國雖然很強大,但國君已經逐漸失去權力,國家由六個卿大夫掌握。齊國的大夫陳常(陳氏就是後來戰國時統治齊國的田氏,古時陳、田同音,春秋的記載用陳,戰國的記載用田)是齊國勢力最大的巨室,把持齊國的朝政,陳氏想要殺掉齊簡公,但又擔心齊國其他幾位有勢力的大夫,像高氏、國氏、鮑氏和晏氏,所以計劃借起兵攻打魯國來削弱其他勢力。楚國,雖然經過吳國闔閭、伍子胥和孫武的打擊,國力已經大為衰減,但餘威尚在,仍然威脅著中原的諸國。南方的吳國因為征服強楚而一躍誠為強國,並已經在會稽山俘虜了越王勾踐,而吳王夫差正在野心勃地想爭霸天下。東南的越王勾踐正在臥薪嚐膽、勵精圖治,試圖複分。而後來統一天下的西方秦國還比較弱小,遠未能對中原的諸侯國構成威脅。

就是在這樣一個曆史氛圍下,子貢開始了其傳奇般的救亡魯國的外交曆程。

子貢先向北來到齊國,拜見了陳常,並對他說:“那魯國,是很難攻打的國家。您要去攻打它,那就錯了。”

陳常不解地說:“魯國為什麼難以攻打呢?”

子貢說:“因為它的城牆又薄又低,它的護城河又貓狹又淺,它的國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不中用,士兵厭惡戰爭,所以您不應該和他們交戰。您還不如去攻打吳國。那吳國,城牆又厚又高,護城河又寬又深,鎧甲堅固、士兵精良、器物珍貴、弓弩強勁,又滿腔熱情了賢明的大夫來守衛它。這是容易攻打的國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