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吳越英雄榜 六、西施——是否在曆史的“T”台上做秀(3 / 3)

據此推想,夫差對西施動了真情,而西施也愛上夫差!

公元前494年吳國大敗越國於夫椒,二十年後,也就是公元前473年,越王反敗為勝,取得了“沼吳”的決定性勝利。據此推算,夫差與西施兩人在一起的時間長達十幾年呀,也就是說,他們之間的感情有一個漸進漸深的過程。西施在越國都城的那三年強化訓練是教西施施媚之“術”的,可是“術”又有維持多久呢?而且,十幾年的時間,西施的容顏再美麗,夫差也有看厭的時候吧,所以,如果二人之間沒有真情,西施不會占有“姑蘇台上春”那麼長久。

所以,在越國大敗吳國之際,沒有一個人比西施身份更為尷尬了。昔日豔麗的越國美女,今日抓獲的滿臉茫然的女俘。該如何處置?殺了吧,她是越國的女兒,她是對越國有著特殊貢獻的越國功臣;授她獎賞吧,這時的西施早已不是十幾年前的西施了,她不知自己的任務,她滿心都是對夫差的擔憂,她哪能如此迅速地在政治上與夫差劃清界線呢?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順其自然”吧。把這位特殊的美女“浮於江”,是江水接受了她,不是故國也不是敵國,而這時西施的心中,哪裏又是故國,哪裏又是敵國?

西施被政治的多變與險惡攪昏了頭,丟了故國,沒了愛人,最終連命也送了,這罪不在美女,在政治。與西施齊名的另三大美女,之所以成就了“美麗”的稱號,也無不與政治相關。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莫不如此。

先來看王昭君,在四位美女中,隻有她活得最明白,漢宮的高牆阻斷了她與外部世界的聯係,但她能夠抓住哪怕是一點點的機會逃出這個樊籠,這個樊籠可以用時間用等待,用冷漠,用衰亡來銷逝她的生命。與其如此不如和親,走出這個樊籠,眼前是又一個世界。即使是大漠孤煙,也強似孤老於深宮大院。

雖然,這表麵上看來,她也僅以美貌被一個男人“送給”了另一個男人,因為這是男人間“政治”的需要,可是,王昭君從中獲得了珍貴的自由,從而開創了她自我的人生。與西施相比,昭君可能沒有獲得愛情,但她在異邦獲得了真實的生活,同時也獲得了故國的關懷。她沒有尷尬,也沒有無奈,後世文人加在她身上的種種悲苦想象都不堪一擊——離別故國的傷感再強,也不會強於終身受禁。

麵對貂嬋,我們難於評價,她是一個為報主恩而主動投身於政治漩渦之中的美女。但她最有手段,最難令人琢磨。她在董卓與呂布之間挑起了種種的爭鬥,那種隨機應變,那種巧設圈套,那種眼波與口風,讓人懷疑是經過正規訓練的情色女間諜,可是,她以一個使女的出身做到了。

呂布最終奪取了她,我們想象的翅膀展開一下:貂嬋會愛上呂布嗎?作為一個男人,呂布有英俊、魁梧的外形,也有高超的武藝,顯赫的地位,貂嬋沒有理由不愛上他。可是,他們之間一定是異性的吸引多於心心相映的感情,因為故事開始時,一切都錯了,貂嬋是呂布的戰利品,他們之間沒有平等可言,沒有心靈的平等,哪裏能有真愛。

與西施相比,貂嬋多了心機與機敏,可她人生的舞台搭錯了地方,她可以很美,但絕不可愛。

西施之被沉於江與玉環之縊死馬嵬都是令人難以預料的。如果說西施順江漂流時內心多的是無奈、是恐懼、是哀愁,但她卻不會有對夫差的仇恨,因為,至死,夫差都是愛著她的。楊玉環就不同了。那讓她吊死在梨樹上的人,竟是她的愛人。費盡周折,楊玉環與玄宗走到了一起,是她本身的美貌、才藝,使玄宗對她產生了霞光般的愛戀。我們很難猜度這愛情的內涵,是否超越了帝王與妃子之愛,他們是真的因為誌趣的相投而心心相印了嗎?這種愛,一定關乎了情感,但更多的,卻應有自玄宗的欲求。所以,當他年老之時,當他危機之時,可以忍得下心來讓這個美麗女人吊死。

因為美麗,所以薄命嗎?因為她們與男權政治的牽牽扯扯,讓她們憑著紅顏而流傳後世。在那些年代,這種美麗的不易得讓人怦然心動,如今的人們因“T”台上站了太多的年輕美麗的女孩人們已失去了欣賞美的能力,穿著泳裝的女孩們,你們不如那個溪邊浣紗的少女,不如王中郎家的一個婢女,不如深宮無名的一個妃嬪,也不如曾為楊氏家族中的一個小小的孤女,她們雖遠離了我們的時代,但發生在她們身上的故事打上了那個時代文化深深的烙印,以至流傳至今。

她們,不簡單,憑著美貌與文化,與政治站在了一起,走上了曆史舞台而非作秀的“T”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