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孩子必知的製勝“法寶”(1 / 2)

儒家經典著作《禮記·中庸》中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確,在做一件事情時,如果事前做到心中有數,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提高。對於學習這件事來說,要想做到心中有數,就要學會預習。

簡單來講,預習就是在接受新知識前所做的準備和學習。它作為學習過程中的第一個環節,具有特殊的意義和作用。作為整個學習過程的準備環節,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學習的最終結果。所以,在學習中切不可忽視預習的作用。有些學生甚至包括家長意識不到預習功課的重要性,所以經常會覺得學習質量不高,聽課壓力大。其實,這就是學習方法不當造成的。

讀初中三年級的宋婷在學習上非常努力,但是成績卻很一般,隻排在班級中下遊。

每次上課時,盡管宋婷認真聽講,但還是有些跟不上老師講解的速度。有時候老師講過的內容她聽不明白,對於那些陌生的知識更是很難一次就能聽懂,於是課下不斷地問老師、問同學,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弄明白上課時不懂的問題。

有時候,她這節課沒有聽懂的問題還沒有及時弄明白,老師就開始了下一節課的講解。因為很多知識是互相關聯的,結果宋婷下一節課依然有些地方聽不懂。這慢慢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不懂的知識越積越多,使得在學習上越來越感覺到吃力,以致產生很大的挫敗感。

其實,這種狀況在中小學生中很普遍。因為缺乏良好的學習技巧和方法,有很多學生被動地應付學習,當然很難有好的學習效果和效率。這樣他們感覺學習是很苦很難的事情,進而產生厭學情緒。對於這一狀況,“笨鳥先飛”的課前預習策略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它可以讓孩子預先了解到不懂的知識,使其在聽課的時候更容易抓住重點,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對孩子來說,如果能夠在課前將預習工作完成,那他就會做到對學習內容心中有數。一旦掌握了學習的基本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和聽課效率就不難了。盡管預習隻是按照書本上的內容來進行,但由於其中用到了自學的能力,以及思考難點、嚐試解決遇到問題等思維能力,不僅是對孩子思維的有效鍛煉,還能讓他帶著問題聽課,對自己不懂的地方更加用心,對集中課上的注意力也有很大幫助。課上的注意力提高,聽課效率自然也會得以提高。

不僅如此,作為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環節之一,在老師沒有講解新課之前進行預習,還能讓孩子了解哪些知識掌握不足,能夠在老師沒有講課之前及時弄懂,從而減少聽課障礙,提前消滅學習中的“攔路虎”,從而更好地找到聽課時的針對性和目的性。

☆先從書本下功夫

預習的第一個階段,應該是先將所學的教科書內容通讀一遍,在不甚了解的地方做個標記,這樣做的目的是上課的時候能夠針對這些疑點做出提問,直到了解為止。開始的時候,媽媽們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預習,簡單地解答一些問題,引導孩子一起解答。如果你也有不清楚或沒有把握的問題,那可以讓他做好標記,等待第二天請教老師。同時為了激發孩子的積極性,還可以對他說:“這個題媽媽也不會,明天你一定要記得問老師,回來講給我聽哦!”這樣孩子第二天一定會更加用心,因為他回到家,還要當媽媽們的“小老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