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做一個自強自立的女人無條件地接受真實的自己(上)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一個漁夫從海裏撈到一顆世所罕見的大珍珠,他欣喜若狂。可回到家裏仔細一看,才發現珍珠上有一個小黑點。漁夫覺得很遺憾,他想,如果能將小黑點去掉,那就更完美了,肯定會成為無價之寶。
於是他便去找工具,著手把黑點去掉,可剝掉一層,黑點仍在,再剝一層,黑點還在,剝到最後,黑點雖然沒了,珍珠也不複存在了。
其實世界就是這個樣子,它並不完美,以至於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要知道,許多東西是不能改變的,當發現自己的缺點之後,重要的是坦然麵對,去尋找自己的長處,以更積極的心態去麵對生活。
有一個名叫琳達的女人,她今年才20歲,長相一般,外表沒有絲毫的吸引人之處,在同學和朋友中間一點也不起眼。為此,她的自卑感很強,眼見同學一個個花枝招展,老覺得自己是雞立鶴群。她有一個很固執的想法,就是生為女性,如果長得不漂亮,肯定會失去很多很多美好的東西,找工作,交男友,肯定要處處吃虧。她越是這樣想,心情越是憂鬱,上課時也總是無精打采的,她覺得生活對自己來說毫無值得留戀之處,於是便想跳河自殺。
剛巧,一位老者剛好路過,對她說:人有兩條命,一條是屬於你自己的,剛才你已經自殺捐棄了;還有一條是屬於眾生的,願你加倍珍惜這一條生命。琳達聽完,嫣然一笑。
老者覺得她的笑,美麗無比,於是讚美了她一番。老者說:“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你要看到自己的長處。你總是覺得自己不夠漂亮,這不,今天你笑起來的時候,便是很好看。”
琳達一聽很高興,從此她笑臉常開,覺得生活也突然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後來她成了一名著名的節目主持人。
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故事。因為自身某方麵條件的不完美而不能正視和接受自己,很多女人都在被與琳達類似的自卑的心理困擾著。自卑的人在交往中,雖然有良好的願望,但是總怕別人的輕視和拒絕,因而對自己沒有信心,想得到別人的尊敬,但又行事過於敏感,把別人的不快歸為自己的不當。有自卑感的人往往過分地自尊,為了保護自己,常表現得非常強硬,很難讓人接近,在人際交往中變得格格不入。她們對自己的知識、能力、才華等做出過低的估價,進而徹底地否定自我。有自卑心理的女人,並不是她不夠優秀,不夠完美,而是她總在給自己製造不滿意。過高地評價自己不好,同樣,過於作賤自己則是對自己的一種不尊重與不負責任。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首先要自己正確地評價自我,接受真實的自我。人無完人,隻有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才可揚長避短,讓自己活得美麗起來。但有人為此付出過高代價,是不值得提倡的,例如整容,結果出了醫療事故,讓人追悔莫及。這些不可改變的相貌體型,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方麵的努力如學業事業的成功來得到彌補。
有句話說得很好,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我們沒必要非得拿別人跟自己作比較,有些比較是可以起到激勵作用的,但很多人卻是起了反作用,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作比較,結果徙增了煩惱,挫敗了自信心,結果把精力放在了報怨上,本來可以激流勇進,結果卻被泄氣的心理推回了岸邊。
當你對自己的外表不滿意時,不要報怨老天與父母為什麼不把你生得美一點。在人的一生中,隻有兩件事改變不了,那就是容貌與出身,接受這些無法改變的客觀條件,就要在其他方麵能夠出眾。例如你不漂亮,但你完全可以做得優雅;你不富裕,但你可以平淡從容;在為人處事中,你豁達熱情。這些已足夠讓你美麗起來了。
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女人,並不是因為你長得多麼漂亮人們才願接受你,而是你的人格魅力,這種“完美”的女人足以讓那些美麗花瓶自慚形穢。男人對這種女人的感情不是單純地看著好看的,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欣賞,這也是男女之間甚至整個人際關係中,最佳的一種彼此認同的態度。
從你的人生事業角度來說,如果僅因自己身高不夠一米七而做不了自己喜歡的新聞職業,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雖然一般來講某些職業確實對人的身高容貌有要求,但是這也並不是不可改變的,退一萬步講,有這麼多的職業,你為什麼就非得做自己儀表沒有優勢的那行呢?想想那些殘疾朋友,為了生存,還要學很多技能,我不敢說他們當初都喜歡這種工作,但是當後來工作體現他們價值的時候,他們便愛上了自己的工作。興趣是可以培養的,關鍵是要樹立正確的心態。世界並不完美,但如果你一定要完美,那你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跟事物客觀規律作對。
如果僅僅因為自己的眼睛不是雙眼皮就不敢看人;假如就因為自己的頭發不夠漂亮就要整日戴帽子(包括夏天);那麼你怎麼打扮也不會美麗,因為你的心不再美麗,不再健康。你的生命自然沒有快樂可言。
還是那句話,最重要的是正確地認識自己並且接受自己。
正如卡耐基先生所說:“發現你自己,你就是你。記住,地球上沒有和你一樣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你是一種獨特的存在。你隻能以自己的方式繪畫。你的經驗、環境、遺傳造就了你,不論好與壞,你隻能耕耘自己的小園地;不論好與壞,你隻能在生命的樂章中奏出自己的音符。”
的確如此,每個人都會既有優點,又會有缺點,有不足的地方。但我們應該懂得接受自己,欣賞自己,等我們自己有了良好的感覺後,才會樂於與人交往、溝通,自己的能力才能發揮出來,從而更加肯定自己。所以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發現自己更多的長處,更加欣賞自己。
自卑的人往往就是隻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看到別人的優點,不懂得取長補短。而在當今這個社會中,人們如果不懂得向別人展示自己,不能正確評價自己,那就很難找到生活的坐標。能夠正確地評價自我,並接受自我,無論你的處境怎樣,你都在走一條超越自我的路。人生中,最大的敵人不是強有力的對手,而是你自己。古語有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同樣,我們克服困難,堅持理想,可怕的不是挫折,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灰心喪氣。一顆小草也是一個生命,我們要學會珍愛身邊的一切生物,接受這個大千世界,而這一切的起點便是接受真實的自己,學會愛護自己,隻有懂得愛自己的人,才可能愛別人,愛世界。
一個女人隻要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並且能夠給自己一個很樂觀的評價,哪麼她就是一縷陽光,她總會給人一種充滿朝氣與活力的感覺,不論她是否還年輕,無論她是否還漂亮,我們總覺得她們就是最美的那種女性。所以,我們要學會看到自己的長處,給自己打氣,給自己加油,人生路上縱有不如意,相信你也不會氣餒,揮灑自如。
1.勇敢地戰勝自卑
自卑情緒每個人多多少少地都有一點,生活上的不如意,工作上的不順心,一連串的打擊都很容易讓人產生自卑情緒。實際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大可不必以此為恥而自暴自棄,也不必覺得沒有麵子,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關鍵是我們要正確地麵對自己,糾正自己的不良情緒,戰勝自卑,尤為重要。
學會正確地認識自我,才能戰勝自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我們要學會揚長避短,如果以自己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那是自尋煩惱。而反向思考問題,你便會發現自己的優點。給自己一些信心,好的心態是成功的第一步,我們必須客觀地看問題,做事情前不防給自己一些“我能行”的鼓勵。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斯威爾說:“人的所有行為、感情和舉止,甚至才能,與其自我意向是一致的。”長時間堅持這種信念,就能培養出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的那份自信。
(1)要正確地表現。心理學家建議:有自卑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較大的事情,這些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放棄爭取成功的機會。任何成功都能增強自己的自信,任何大的成功都蓄積於小的成功之中。換言之,要通過在小的成功中表現自己,確立自信心,循序漸進地克服自卑心理。
(2)要學會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補償。我們常說的盲人尤聰,聾者尤明,這是生理上的補償,而心理也具有補償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克服自卑心理:一是天道酬勤,我們應該明自己的短處是什麼,有什麼缺陷,而付諸努力,便不會不收效的。正如華羅庚說的那樣:“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二是學會揚長避短,在許多偉人的傳記裏,我們都可以發現其有一個其同點,那就是能正確地認識自我,並且能揚長避短,不斷使自己努力趨於完善。每個人都有缺陷,這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於我們對待缺陷的態度,擺脫自卑,逐漸成熟。
2.從自卑中超越自我
大家都已經知道了,表現為抑鬱、孤僻的自卑心理是我們生活工作中的很大障礙。如果長期被這種心理所左右,便會成為一種擺脫不掉的性格,從而影響你的生活,你的社交,使你自身的能力不能得到全麵發揮。那麼,我們怎樣做才能擺脫這種不良心理呢?
(1)盡可能地利用環境改變自己,在交友方麵盡量選擇一些性格開朗、樂觀、、尊重和關心別人等有優良品質的人進行交往。在交往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別人的長處,找到生活的樂趣,同時也能通過觀察溝通正確地認識自我,使自己不再局限於自己的思維;眾多的朋友,還可以豐富你的生活,使你的心情開朗起來,從而遠離自卑,提高自信。
(2)增加成功經驗。每個人的第一步都特別重要,因為成功於否與你的心態直接相掛鉤,即使是一個小小的成就,也可增強你前進的信心。相反,如果是一點小小的打擊,也會讓你有一些不良情緒。自卑的人總是以過往的經驗作為參照,而且總是看到失敗,在這種心態下失敗會越來越多,壓抑也會越多。要學會多看到一些成功的經驗,提高自信,這樣方可步步向成功走近。一點一點地積累成功的經驗,那麼自信也就會增多,成功也就越來越多。哲學上講,量變決定質變。由少積多,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你就完全擺脫了自卑,取而代之的是自信。
(3)多向那些有成就的名人學習。名人書籍總會給人鼓舞的力量,名人最初也是普通人,甚至還不如你,可是他們能夠把自己的夢想堅持到最後,他們的自信他們的努力足以讓他們輝煌。如果你自己也多些自信,多些努力,那你的明天就將會是用鮮花鋪成的。做事貴在堅持,自信堅持下來,就會成功。那自卑自然會不驅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