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最中庸的城市:鄭州(1 / 3)

正文 第十八章最中庸的城市:鄭州

1.解讀鄭州

鄭州,中原第一大城,中州腹地,中華心髒;鄭州,河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鄭州,中國鐵路建設的幸運兒。

解讀鄭州,首先說鄭州的鐵路。

京廣線:南北縱貫北京、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廣州六個大城市,且不說北京以北的幾個大都市和廣州南麵的深圳、香港。

隴海——蘭新線:東西橫穿連雲港、徐州、商丘、開封、鄭州、洛陽、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等大城市,直達西歐,一路都是曆史,一路都是古跡。

如此重量級的兩條鐵路幹線,在整個世界鐵路建設史上也實屬罕見,而其交彙點的鄭州,則毫無疑問成了中國整盤鐵路係統的心髒,鄭州癱瘓,整個中國都要癱瘓。在鄭州,道路四通八達,你可以到達你想去的任何一個有鐵路的省份,任何一個通火車的城市。如此地位,中國能找到幾個?正因為鄭州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1957年,河南省不得不忍痛割愛拋棄了七朝古都——開封(河南省傳統省會),把省會遷到鄭州現址。

“遷都”後的鄭州如虎添翼,在短短的40多年時間裏,由一個隻有三四條街道的“小小縣城”變成如今擁有200多萬人口的中國特大城市,其間還包括十年動亂時的停滯和倒退,如果再剔除這十年時間,鄭州亦可謂中國城市建設史的一大奇跡。

要知道它是在沒有國家政策傾斜條件下,同其他同等城市一樣自力更生取得如此輝煌的業績。因此,不能簡單地把鄭州等同於深圳,深圳是國家養起來的,是改革開放的一麵旗幟,旗幟是不能倒的,而鄭州則是勤勞樸實的中原人民用自己的汗水和雙手在黃土地上一塊磚一塊磚堆起來的。

再說鄭州的商業。

鄭州惟一占據優勢的就是鐵路,惟一幸運的就是坐上了火車這列“快班車”。十字路口,什麼都有。八方貨物,鹹聚於此。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了鄭州特殊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商業為依托,這是鄭州剛起步時的戰略構思,把鄭州建設成為全國的物流中心。鄭州的口號就是“商貿城”,又稱商城。

似乎早在3600多年前,先人就給我們指明了鄭州的發展方向。春秋戰國時代,鄭州故地的鄭國就是一個商業相當繁榮的國家,鄭國重視商業,出過不少成功的商人,比如憑借機智和勇敢幫助國家擺脫戰爭危險的弦高。弦高路遇來者不善的秦兵,假托鄭國國君之命犒勞秦兵,秦兵以為鄭國早有防範,便不敢襲鄭。

鄭州——商城由來已久,提及商城,人們不禁馬上就又想起上世紀90年代初二七商圈的那場惡戰,硝煙已散,但人仍心有餘悸。事過境遷,當年的龍頭老大亞細亞商城早已灰飛煙滅,鄭州土生土長的、鄭州人曾引以為永不落的太陽就這樣氣勢洶洶而來,又急匆匆地落到了山的那一邊,這是鄭州人的噩夢。其故地當年何其風光,誰料想竟被曾經敗在他手下的北京華聯一腳踩下,曆史重複性地進行著報複,一切都在一夜之間。如今在二七塔的西側,隻留下一座毫不起眼的亞細亞酒樓在向來來往往的行人講述著當年這裏曾發生過的驚心動魄的故事。

畢竟,亞細亞的興起與沒落也僅僅代表了鄭州商業發展的一個階段,此後興起的金博大城開始獨領風騷,金博大的三子城座也一度成為鄭州市標誌性建築之一,還有其腳下——占據原亞細亞舊址的北京華聯,還有相距不足3公裏的台商投資的丹尼斯城,另外還有世紀聯華、銀基商貿、紫荊山百貨大樓等等等等,群雄並爭、逐鹿中州的格局又已經形成,這是二七商戰的延續。

這場無硝煙的戰爭從沒有停止過,而且永遠也不可能停止,隻不過是戰鬥的激烈程度所反映出來的表象不同而已。隻記住一句話:有商業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有存亡。

第三,鄭州的文化。

河南,又謂中州,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河南有著雄厚的曆史資源與文化底蘊。古代黃帝族在這裏打敗南方蠻族首領蚩尤和東方夷族首領炎帝,成為名副其實的華夏族祖先。而後大禹聯合四方部落在這裏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夏商的早期奴隸製文明,其國家都城基本上都沒出過河南省境內。全國七大古都僅河南省就占了三個。曆史名人更如浩瀚夜空的明星,數也數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