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物篇 3.一專多能的李儀祉校長
百年西大,是眾多傑出人物活動的舞台。著名水利專家李儀祉就與西大有著密切關係。1912年,他曾參與創辦三秦公學(西大前身之一)並擔任教職。1922年,他在原水利道路技術傳習所的基礎上創辦水利道路專門學校,兩年後該校歸入西大,由他任係主任,西大始有工科。1924年,魯迅來西大講學期間,他也作了專題講演。據與魯迅同行的孫伏園回憶,由於這次講學西大校方招待過於奢侈,魯迅很有些看法,認為校長(傅銅)和省長(劉鎮華)是河南老鄉,用錢很方便,花這麼多錢,毫不在乎,“可是有位陝西人李儀祉,是水利專家,想給陝西興辦水利、治理黃河之害,而上峰卻不撥給經費”,魯迅對此頗表不平。1925年,李儀祉出任西大校長,對課程設置、教材建設、實習安排、科學研究、教學設備等各個環節,以及各科教學計劃與規章製度,無不躬親處理,使這一時期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有顯著提高。為籌措辦學經費,他曾奔赴京、津、滬、寧等地,終無所獲,後發生劉鎮華圍困西安城事件,他不能回陝,遂就任北京大學教授。他擔任西大校長的時間不滿一年。
李儀祉,原名協,字宜之。1882年2月20日出生於陝西蒲城縣富原村,李氏一門四傑,皆為進步學者。伯父李仲特,數學家,曾被聘為西大前身陝西高等學堂教習,辛亥革命時任同盟會陝西分會會長,曾參與籌劃關中起義;父親李桐杆,文學家,曾任陝西省谘議局長,創辦易俗社,任社長;胞兄李約祉,劇作家,繼其父擔任易俗社社長,其所編秦腔劇,有的至今傳演不衰;李儀祉16歲即參加同州府考試,得中第一名秀才,1904年考入京師大學堂德文預備班,獲舉人銜,後兩度留學德國,先學鐵路土木工程,後主攻水利專業,是我國近代水利建設事業的奠基者。
李儀祉博學多才,一專多能,一生貢獻卓著,令人歎服。
他的“一專”就是水利。他主持建設了關中“八惠渠”(一半在生前完成),是舊中國水利建設史上罕見的成就。他對陝南、陝北的各項水利工程也有設計和籌劃。他對“治黃”尤有真知灼見,先後寫出40餘篇專著和報告。他在分析總結我國曆代治河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上、中、下遊並重,防洪、航運、灌溉、水電兼顧的指導思想。他還參與了我國長江、漢江及海河、永定河等河流的規劃治理和考察研究,均有精辟論述。在李儀祉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原水利部長錢正英說:“像李先生這樣對我國水利問題探討研究之深,涉及範圍之廣,在近代還是少見的。”
在水利“一專”之外,李儀祉還顯露了多方麵的才能。他通曉德、法、英、日等多國語言,留下極其豐富的譯著,各種論著達400多部(篇),他對數學、地質、氣象、天文、曆史、地理、文學、宗教、建築等門類均有頗深造詣;他為成渝公路設計的老鷹岩盤道,被後人譽為“巧奪天工”之傑作;他一生擔任過許多高級管理職務,如陝西省水利局長、教育廳長、建設廳長、渭北水利工程局總工程師,上海港務局長,華北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兼總工程師,救濟水災委員會總工程師,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兼總工程師,中國水利工程學會會長,北方大港委員長兼總工程師等以及多所院校的校長、教授,特別令人驚異的是,他還編寫了多部秦腔劇本。
《陝西近現代名人錄》對李儀祉編寫劇本一節語焉不詳,《西北大學學人譜》在“李儀祉”名下亦未提及此事,但在曾任西大國學專修科主任和教授的“吳芳吉”簡介中有“業餘喜愛秦腔,常與李儀祉校長一起探討切磋”一語,透出些許消息。新近出版的《陝西省戲劇誌·西安市卷》在劇作家傳記一欄,既列有李桐軒、李約祉,亦列入李儀祉。李儀祉所編秦腔劇本有:《複成橋》,取材於清末南京流傳的一段風流故事,揭露舊社會的黑暗,貪官汙吏勾結惡勢力殘害百姓的罪行;《盧采英救夫記》,借用西班牙一則故事,抨擊地方勢力的殘暴,為人民伸張正義,歌頌勞動婦女的機智和複仇精神;《李寄斬蛇記》,取材於東晉幹寶《搜神記》,讚揚少女李寄為民除害的犧牲精神,揭露統治者的昏庸無能、殘無人道。時人評說李儀祉“以遊學歐洲、見聞廣,所編戲融合中西,提醒青年處甚多。”科技專家破門而出,編寫秦腔,堪稱一絕。
1938年3月8日,李儀祉病逝於西安,終年56歲。他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時間並不長,卻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其所主持修建的涇惠渠、渭惠渠等,至今澤惠一方,造福鄉裏。
(原載2001年12月15日西大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