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徐知誥一招殺猴給雞看,不僅鎮住了像楊濛那樣蠢蠢欲動的人,還驗證了吳國真的是自己說了算這一事實。楊濛之死並沒有引起朝中多大反對聲,就連皇帝楊溥也隻是表達了一下憤怒,對徐知誥沒有一點懲罰,所有這一切讓徐知誥暗喜,他心中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正當徐知誥謀劃下一步時,傳來了嚴可求去世的消息,徐知誥聽聞十分難過。嚴可求是個難得的人才,從楊行密那時開始,就為徐家出謀劃策,每次重大關頭都有他的功勞。本以為將來大事成後,好好封他個官以示感謝,沒想到人卻先走了。徐知誥帶領周宗專門去嚴家吊唁,以表達自己對他的尊敬。
嚴可求去世讓徐知誥感覺歲月不等人,該做的事必須抓緊做。一日,他與周宗正在內廳商討事宜,突然看著銅鏡裏的自己,儼然生出了一絲絲白發,他歎了口氣感歎道:
“哎,不知不覺已經長白發了,歲月真是不饒人啊,感覺還沒年輕夠呢,人卻先老了,可惜大業未成該如何是好啊!”周宗明白徐知誥的心意,他跟徐知誥之間彼此十分了解,於是說道:
“王爺不必憂慮,大業指日可待。”周宗離開後,立即給廣陵的宋齊丘寫了一封信,與他商議勸吳皇讓位的計劃。宋齊丘看到信後心中不悅,不是因為吳皇讓位的事,而是因為這個計劃是周宗先提出來的。宋齊丘是個有才之人,但同時也是個嫉賢妒能之人,他容不得別人比他有遠見,他覺得這種計劃應該由自己最先提出才對。宋齊丘表麵總以散人自居,但其實心裏對權力是有欲望的,這麼重要的大事,他不想讓周宗搶得頭功。於是他直接給徐知誥寫了一封信,曆陳周宗蠱惑人心,居心叵測,以時機未到為由勸阻吳皇讓位之事,不然將大禍臨頭。
徐知誥聽宋齊丘這麼一說,也覺得有點太倉促,於是將周宗斥責了一頓,還說要把他貶到池州去做副使。周宗知道是氣話,因此並沒有在意,而是去找徐玠商議,徐玠聽後很興奮,因為他一直覺得徐知誥不是很欣賞自己,如果這事能成,那自己在徐知誥麵前就可以揚眉吐氣了,於是他對周宗說道:
“時機已經成熟,隻是看齊王有沒有這個毅力和決心。”
“可宋大人卻說時機未到,齊王因此有些擔心,似乎很是猶豫啊!”周宗對徐玠說。徐玠以前在徐溫身邊時就以搞關係而出名,是個人精,他很清楚宋齊丘的目的,於是說道:
“不妨,我們一起去勸說齊王。”
二
周宗與徐玠一起來勸徐知誥,讓吳王退位於他,徐知誥心裏自然高興,自己少時的夢想就要變成現實了,但他臉上很是鎮定,故意以宋齊丘的話來推辭。周宗和徐玠力薦,兩人不約而同的說道:
“齊王,自你掌管吳國朝政以來,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四方來賀,滿朝文武、吳國百姓都感激您的恩德。如今吳皇失德,能力堪憂,而齊王是吳國的柱石,整個吳國全是靠著您才有的今天啊!百姓們早已隻知齊王不知吳皇了,如果齊王再推辭,那就是置吳國前途和百姓於不顧啊!”
“可我不能做有愧於天下,讓世人罵我不忠之事啊!”徐知誥背對著他們說道。
“齊王此言差矣,自宣皇帝起,吳國的朝政就是徐公在主持大局,後來徐公出鎮金陵,齊王在朝中輔政,再後來徐公薨,齊王就一人主持著吳國的大局,時至今日,吳國上下早已隻聽齊王命而不知皇令了。”徐玠說道。徐玠此處說的宣皇帝指的是楊隆演,因為楊溥當皇帝後追尊楊隆演為宣皇帝。
“你說的也不無道理,事情倒不難,難的是天下百姓的悠悠眾口啊!”徐知誥說道。
周宗接著說:“齊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然自古以來有德者居之。如今吳皇失德,齊王德才兼備,胸懷寬廣,又愛民如子,百姓高興都來不及,又怎麼會反對呢?再者,楊氏舊將凋落殆盡,如今朝中無人有實力與齊王抗衡,此時行事,恰逢時機啊!”
徐知誥沒有說話,徐玠看出來了這就是默許了,於是他趁熱打鐵說道:“齊王放寬心,隻需靜候佳音,其餘的交由臣等去辦即可!”說完就和周宗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