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改名換姓 徐知誥認祖歸宗(1 / 2)

當上皇帝後的徐知誥與曆史上的開國皇帝一樣,對開國有功之人進行加官進爵。宋福金為皇後,追封王瑛為順妃,追尊徐溫為太祖武皇帝,長子景通封吳王、副元帥,宋齊丘、周宗、徐玠等有功之臣均加官進爵,其他長期追隨的官員也各有官職。徐溫最小的兩個兒子徐知證和徐知諤分別封為江王和饒王。

徐知誥為自己的成就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一個人在大殿的時候,他摸著龍袍和皇冠,看著高高在上的、威嚴無比的龍椅,他思緒萬千,心潮澎湃。想想自己原本是個在亂世中苟活的孤兒,機緣巧合被楊行密收留,後來又陰差陽錯做了徐溫的養子,原本隻是想著能有口飯吃,能活著就好,卻不想受到徐溫的重視。後來偶遇宋齊丘,是他開啟了自己眼界,幫自己打開了那顆包藏天下的內心,激發了自己的萬丈雄心。此時此刻,徐知誥想起了自己的母親,當年在開元寺轉身離去的那一刻,徐知誥還記憶猶新,母親隻是想讓自己有個活路,哪曾想到會讓自己經曆一番傳奇,母親,您看到了嗎?奴兒是皇帝了!他又想起了楊行密,想起了徐溫,他們都是亂世的英雄豪傑,可最終卻功敗垂成。他又想起了楊渥、徐知訓,這些紈絝子弟,胸無大誌、玩世不恭,即使出身再好,也注定一事無成。徐知誥在大殿踱著步,滿懷激情的自言自語道:“我,才是真正開創曆史的人。”

出身卑微,吃過很多苦的徐知誥了解民間疾苦,同情百姓,他要讓老百姓都有飯吃,不能再有自己小時候母離子散、骨肉分離的事發生。他寬緩刑法,推廣恩信,開放山川菏澤,讓普通老百姓都有田耕種,增加收入來源,極大改善了百姓生活。徐知誥實行仁政,用人為賢,廣開言路,由於政策得當,得到了百姓和官員的大力擁護。

這天朝會,徐知誥收到一份奏章,是江王徐知證和饒王徐知諤聯名上奏的,內容是請徐知誥改回本姓。徐知誥看著奏章說道:

“朕怎能忘了徐氏的養育之恩呢?沒有養父一家,就沒有我徐知誥的今天,二位賢弟的心意朕明白,百姓尚且知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朕豈能不知。”

徐知誥沒有在朝會上同意改回李姓,但並不影響下麵臣子們做事,尤其是長期在他身邊的宋齊丘、周宗等,他們很了解這個皇帝心裏。於是第二天宋齊丘、周宗等再奏,仍然是希望徐知誥改回李姓,宋齊丘還說:

“水有源,木有根,人有本,當年皇上被太祖武皇帝收養,那是特殊時期的事情。今時不同往日,如果不改回本姓,反而會讓天下人以為皇上忘本啊!”這裏的太祖武皇帝指的是徐溫,是徐知誥追尊的。

徐知證和徐知諤也附和道:“是啊,皇上,您已貴為天子,您不忘徐家之恩,乃是我徐家的榮幸。但改回本姓乃人之常情,我想爹娘在世的話也會支持的。”徐知誥問滿朝大臣,是否也同意自己改回李姓,結果朝堂上一致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