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88節(1 / 2)

第七章 第88節

1979年到1986年,從農村養鴨專業戶、溫州信息專業戶到沈陽第一個租賃廠長到王石一文不名去深圳當年盈利600萬元,具有獨立精神和自強意識的人,擁有今天。

鏈接

2007年10月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乎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2008年夏我在資料堆裏發現一份電視片解說同,我完全不記得當年(1986)我怎麼會寫這些文字——

周總理去世,中國陷入了空前的悲痛。

然而曆史並不憐憫人們的感情。世界並不因為中國的悲痛而停下自己的腳步。

改革,開放,打開大門,打開大門!看看別人的長處,記住自己的失誤。盯著人家的所長,總比盯著人家的所短對自己更有裨益。

會不會有什麼我們不喜歡的東西躲在那些外國人的手提包裏,溜了進來?

還是魯迅說得好:“吃牛羊肉不會就變成牛羊。”

中國的改革從農村起步。這是養鴨專業戶。如今養雞養鴨絕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手中的零花錢,而是關係到食物結構的改變,關係到能不能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吃動物蛋白的問題,關係到能不能有足夠的精力和智力麵對第3次浪潮和第5代電腦的問題。

從1979年到1986年,我國農民人均住房麵積比1978年增加7.19平方米。我國農民用貨幣購買的商品額,比8年前增加了4倍。

好像一下子從地下冒出這麼多商店、能人。

商品說:我要競爭!

資金說:我要利潤!

商品是個天生的平等派。發展商品經濟,滿盤皆活。

商品經濟真正的主宰是——市場,是市場行情。

溫州金鄉鎮,每天就要發出10萬封信聯係業務。

有了信息專業戶。還有專寫信封的專業戶。

商品要競爭,信息抵萬金。

小小金鄉鎮4000戶人家訂閱報刊近萬份。

一個專業戶,看到中國青年報上一篇文章,說少先隊員夏天不宜戴紅領巾。他馬上生產少先隊徽章,投入市場,發了財。

市場是天然的經濟培訓班。報紙成了必備的信息源。

需要的發展和生產力的發展成正比。

我們每個人都在以自身的方式參與改革的進程。注視改革的缺失,享受改革的成果。

吃大鍋飯的人,大致相同。有自主權的人,各顯神通。

世界是一個球形的、自轉的競賽場。一切落後的、陳舊的東西,終將順著拋物線給甩出去。

一切新生的終將突現出來,毋庸置疑地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存在。

新樓,新樓!中國好像變成一個大工地。國家為城鎮居民建房投資了1760多億元,建成了13億平方米的住房,但是,住房緊張還是沒有根本緩解。

改革前用的這些20年代的舊機器,簡直像是博物館裏複製的古董。

向技術要效益!

向體製要效益!

把自主權還給企業,還給企業!

使責任心逐個明確,逐個明確!

當新技術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束的時候,世人不會問你是不是被什麼曆史原因耽擱了,隻看你有沒有能力躍上浪峰!

與其向世人解釋,不如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沈陽汽車油泵廠廠長淩方遒,本來被認為是應該就地免職的“庸才”。1984年他租賃該廠,成為我國第一個租賃廠長。

主人翁的經濟實感,派生出主人翁的頭腦。

淩方遒宣布停發工資,職工收入用上繳利潤餘額的30%來支付。完不成上繳租金就用他本人的財產賠償。

淩方遒住到廠裏,6個月沒有回家。

這位租賃廠長和每個職工簽訂聘用合同。工人實行計件工資製。工廠效益和每一個職工的利益拴在一起。主人,成為一個確切的事實,而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材料消耗、生產費用都和職工收入掛鉤。這家原先三年沒有上繳一分錢的破廠,租賃第一年利潤15萬,第二年上繳40萬,產品暢銷21個省市。

敢於開創全國第一的人們,總是具有一等的承受困難的力量、一等的迎接挑戰的勇氣和一等的抓住機會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