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88節(2 / 2)

在需要開拓並且產生開拓人才的今天,我相信,我們會聽到很多驕傲的聲音!

在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上,要用文化教育來助跑。

我們無可避免地麵對文化素質的挑戰。

否則,昨天的改革者可能是今天的改革對象;今天的改革者也可能是明天的改革對象。

現代化需要現代化的手段,包括物質手段現代化和思想方法的現代化。

這是年產值超過3億的廣州白雲山製藥廠。這裏過去是改造知識分子的農場,後來成了農場的一個製藥車間。他們一無所有,連辦藥廠的概念也沒有,連框框也沒有。怎麼經營?根據市場需求自產自銷吧?尊重市場就是尊重經濟規律。白雲山從1980年實行財政包幹,利潤每年遞增15%。產品遠銷歐美市場。

在豪華的背後,是奮鬥。富裕的背後,是奔走。

僅僅7年,就生長起4個繁華的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

一個政策變出4個特區。

一場改革派生多少機會。

沒有人想拒絕成才的機會和發財的機會。但是過去這一帶的農民,從每天幾分錢的工分中,實在看不到他們的機會。

在生產社會化,國際化的當代,任何一國都不可能在封閉的經濟形態下取得經濟的高速度發展,任何一國都不可能獨此一家地不發展商品經濟。

商品在經濟命脈中具有的活血和造血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商品自身不用上經濟學院,也知道怎麼按經濟規律流通。

凡新興的事物,總是使很多人覺得不可想像,不可思議乃至不能容忍的。

今天使大家都能容忍、都在想像之中的事物往往是快要被明天淘汰了的。

多少在過去看也是不可想像的東西,在今天已成為不可逆轉的了;在今天看來是不可想像的,在明天又會成為不可逆轉的。

改革的精神,就是不斷變革的精神,就是今天決不同於昨天的精神,就是明天決不同於今天的精神,就是這一代決不同於上一代的精神,就是下一代決不同於這一代的精神,就是這一個決不重複那一個的精神,就是那一個也決對落後於這一個的精神!

深圳蛇口工區,在隻有兩平方公裏多一點的土地上,建起了上百個以引進外資為主、以出口為主的工廠。

誰想抓住發展自我的機會,誰首先就得麵對知識和才幹的挑戰。多少“移民”到特區的人,到這裏來證實自己的才幹。

這位,深圳現代科技儀器展覽中心經理王石。

這個中心為全國八百多所大專院校、二千多所中等專業學校和上千家企業傳送先進的技術信息,提供一條龍服務。當初王石一文不名。1984年4月他和一些比他更年輕的夥伴一起籌建起這個中心,當年就盈利600萬元。

好的體製鼓勵人充分做好事。秘書一人兼收發、傳達和電話機要。經濟的成功首先是經濟體製的成功。人的潛力,如果你想開掘,總還是有的。

更多的選擇自由,就是更多的發展機會。

一次新的抉擇,就是對未知世界的一次新的開掘。

一個被社會需要的人,就是一個幸福的人。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人物。

效率是濃縮的生命,時間是取之不盡的金錢。

時間的重壓,總是首先壓迫那些競爭心強創造力強的人。

80年代的時代精神,就是勇於挑戰、勇於開拓的精神。

具有獨立精神和自強意識的人,擁有今天。

一個國家在前進的時候,比停滯不前的時候麵對著更多的難題、更多的挑戰。因為,她清醒了。

不發達,不文明,不合格,不完善,一切的不適應,正是新舊交替時期對改革的呼喚。

沒有哪一種發展,在給人們帶來利益的同時,不帶來這樣那樣的弊端。

人類曆史就是不斷地從不協調走向協調。

人們正在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和力量、自己的權利和責任。

曆史前進的巨大動力,在於迫切需要變革的人本身。

曆史不能超越,世界不能脫離,人民呼喚改革,中國麵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