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91節(1 / 1)

第七章 第91節

1991年11月,內地人紛紛把身份證快遞到深圳炒股。

鏈接

1990年10月8日,麥當勞在中國大陸的深圳開出第一家店。進入北京後,顧客蜂擁,曾一度分贈麥當勞大叔紙像。

1991年11月的一天,深圳成了不夜城——60多萬人通宵排隊等待買股票。規定憑身份證買,內地人就紛紛把身份證用特快專遞寄給在深圳的親朋,或是提著一箱現鈔來炒股。雖然中簽率很低,但似乎誰都覺得如果關起家門睡覺而不去排隊,那麼這一夜也許就睡掉了幾千元。同事們互相縱容:難道你睡一夜值幾千元?

於是深圳出現了不眠之夜。

一位母親問她的上中學的女兒:你看了這個買股票的場麵覺得怎麼樣?

女兒說:悲壯。

到了1992年2月16日,花旗銀行深圳分行與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簽署關於深圳人民幣特種股(即境外股,又叫B股)的《清算交割委托協議》因為B股的買賣行為發生在境外投資人之間,所以需要經營外彙業務的銀行為B股交易提供有關服務。

深圳關於證券交易與管理暫行辦法,是1991年5月15日頒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7月3日才正式開業。在報上常可看到“政府忠告市民:人市抉擇,務必慎重,風險自擔”。1992年2月14日上午,交易所大玻璃牆外的參觀廳裏,站著60來個歐美大投資機構的行家,想從證券交易所的行情揭示來了解中國開放的情況,考慮通過股票市場向中國投資。因為若是對一項基本建設投資,一般沒有一兩年利潤上不來,再說怕政策有變。而股票市場的投資帶有流動性,可以抽走(拋出)。14日下午,這個參觀廳裏來了一個怯怯的“一年級小學生”——我。關於證券交易,我得從1+1學起。我目瞪口呆地望著那些收盤價、開盤價、買人叫價、賣出叫價等等。這時隻聽開市鍾聲響起,穿馬甲的經紀人奔忙起來。他們看上去大都二十幾歲。我這個“小學生”像崇拜大哥哥大姐姐似的覺得他們莫測高深。他們打電話、按電腦、輸入數據、買進賣出:他們好像兩隻手可以同時操作,兩隻眼睛可以一隻看著股市一隻看著股民。好像是一夜之間冒出了這批機靈的馬甲們,好似北京一夜之間大家都轉起了呼啦圈。

走到交易所底樓,看到不少股民對著行情顯示牌久久地站著,在比較最低成交、最高成交。當然會有玩股專業戶。我掏出紙筆做些記錄,便有幾個人圍上來以為我這紙上有什麼最新行情。我拔腿就走。走到門廳,看到這兒那兒,這個角那個角都有人握著大哥大在通報行情,一座座雕像似的。一位衣著筆挺人世筆挺的美麗女子站在台階上,眼睛望著不可知的遠方,對著大哥大在作出決定。她神情莊嚴,女神一般。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