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每天都告訴孩子“我愛你”》(2 / 2)

孩子心理分析:

當一些媽媽將“為了孩子而辛苦工作”作為疏遠孩子的理由時。她們在不知不覺間陷入了一個誤區,物質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其實,孩子對物質的欲望遠沒有他對親情的欲望強烈。

10歲以內的孩子對媽媽的感情依賴是很深的,若是長期不呆在媽媽身邊,他們會認為媽媽根本就不愛他們,會有被輕視、被遺棄的感覺,對於親情的認知就會因此變得淡薄。

彤彤就是因為她被媽媽寄養在外,感覺自己被拋棄,媽媽不愛她,所以她才對媽媽越來越回避,性格也才越來越孤僻。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渴望媽媽的擁抱,渴望媽媽的關愛的,在工作忙碌奔波的我,經常會忘記孩子愛的需要。無論我們的工作多麼忙,我們每天都給你的孩子留點時間,陪陪他們,每天對孩子說聲我愛你,給孩子一個擁抱。如果條件實在是不允許,比如孩子寄養在媽媽或親戚家中,也要爭取每天都能和孩子通話或視頻,盡量擠出時間回家探望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存在。

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一直都是含蓄而有深度的,我們總是習慣把對一個人的好,對一個人的愛貫徹到行動當中,而忘記了表達。慢慢的,我們便忽略了語言的力量。

孩子還小的時候,是難以理解媽媽的付出的,他的感受非常直觀,當你告訴他“寶寶我愛你”的時候,他知道你愛著他。當你總是花時間陪伴他的時候,他知道你在乎他。但是當你隻是給他買好看的衣服,給他很多的零用錢,卻沒有時間陪伴他,對他表達你的愛的時候,他是難以感受到的。

如果媽媽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拿個乒乓球和他藏貓貓,孩子所體會到的那份興奮的感覺,絕對比他獨自玩一堆高檔玩具要棒很多。孩子對情感的依賴超過成人,他們需要交流、需要知道媽媽就在身邊、自己時刻被媽媽的愛包圍著,有了這些孩子才會有安全感。所以,媽媽愛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親昵他,讓他時常聽到你的聲音、感到你身體的氣息、做他的親密玩伴。明智的做法是: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 “瘋”。

每一個媽媽都應該記住,孩子需要的,是無時無刻的關愛,不是無時無刻的奢華享受。孩子需要的隻是每天一句簡單的“我愛你”,而不是每天豐厚的零花錢。讓孩子沐浴在愛的春風之中,體會到媽媽給孩子的關愛,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心中充滿愛,積極樂觀地去麵對生活。

【給媽媽的小建議】

學會懂得借肢體語言向孩子傳達你的愛。肢體語言能起到“此時有聲勝無聲”的效果。有些傳達愛的“小”動作,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孩子和媽媽之間的心靈密碼而長久地保留著,比如親吻孩子的小手、額頭,可以是每天早上醒來和晚上睡前的保留節目。在孩子有了什麼優異的表現或做出了某些“壯舉”之後,及時的親吻和擁抱也是最好的獎勵之一。如果媽媽開發出自己和孩子之間獨有的肢體語言作為向孩子傳遞愛的紐帶,那親子間的夥伴關係就不難建立起來了。一縷深情的目光、一個有力的擁抱,都是用行動明白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愛沒有任何條件、毫無保留。我建議媽媽們不妨這樣做試試看!

(1)1-2歲的孩子:遊戲能很好地傳達媽媽的愛。比如,坐飛機、舉高高。這種帶有冒險性的活動更能加深親情,加深孩子對媽媽的信賴感,同時也能鍛煉膽量。

(2)2-3歲的孩子:如果孩子獨自走了很長一段路沒提出“抱抱”的要求,在休息的時候或到達目的地之後,媽媽深情地注視著孩子,幫他放鬆一下腿部的小肌肉、揉揉小腳心,按摩按摩小脊椎、背部或頸部,是表達愛和肯定的不錯的方式,這些無聲的誇獎能起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果。被媽媽的愛激勵著,在下次外出時,孩子會走得更起勁兒。

(3)3-5歲的孩子:一些媽媽可能不屑於聽孩子訴說或回答孩子的問題,也有的媽媽簡單應付孩子的提問,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未得到重視,內心產生失落感。他們其實很在乎媽媽是不是愛著自己,而媽媽的態度不恰當的話,很容易使孩子產生錯覺。所以,用心傾聽孩子,注視他的眼睛並以相應的表情,耐心、積極地回應他,就是發自內心地愛你的孩子。

(4)5歲以上的孩子,在他有出色表現的時候,一個熱烈的擁抱、有力度的擊掌不僅能傳達你的愛,也有助於在媽媽和孩子之間建立朋友間的友誼。因為,肢體語言傳遞的是你們心心相印的甜蜜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