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跟孩子說聲“對不起”不是那麼難》(1 / 1)

第一章 2.《跟孩子說聲“對不起”不是那麼難》

尊重孩子就是愛孩子,向孩子道歉無損尊嚴。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妮可·基德曼

當媽媽做錯事時,是否會因為麵子問題而拒絕跟孩子道歉呢?是的,很多媽媽在做錯事的時候都會因為放不下自己的麵子,而不願意去跟孩子道歉。

媽媽切記不要這樣做。當你不向孩子承認你所犯錯誤的時候,你就犯了兩個更嚴重的錯誤。

其中一個錯誤是對孩子的消極影響。你覺得沒有必要向孩子道歉時,表示你完全忽視了孩子的感受。這是一種不尊重孩子的表現,你的不尊重會讓孩子剛剛萌發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打擊,孩子會覺得很沮喪。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摧毀了孩子的自尊,那麼進而就會影響孩子自強、自立的精神。所以尊重孩子,幫孩子建立自尊,對孩子至關重要。尊重孩子就是愛孩子。另外,媽媽的這種行為也給孩子建立了一個不好的榜樣,以後孩子有樣學樣,撒謊抵賴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另一個錯誤是對媽媽自己的影響。不承認錯誤的媽媽,隻會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損害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事實上媽媽向孩子認錯,這樣做不但不會減低媽媽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會顯示出媽媽的人格魅力,讓孩子也在潛移默化中成長為一個勇於承認錯誤、有擔當的好孩子。

鄰居林女士的兒子多多今年5歲,可是已經非常的聽話懂事了。這個孩子如果做錯事情絕對不會撒謊抵賴,而且總是勇敢的去承認自己的錯誤,小區裏麵的人都很喜歡這個孩子。其實林女士本人就是一個口碑頗佳的人,多多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她的影響。

有一次,我跟林女士聊天,她跟我說起了一件發生在她們家裏的事。有一晚林女士因為工作沒有做完而第二天一早就要交,就在家裏熬夜加班趕工作。第二天早上,她在洗漱,突然聽到老公說孩子:“多多,你看看你,早上拿完酸奶也不知道關冰箱,就讓冰箱門一直這麼開著,你太不像話了。”這時,她聽到兒子稚嫩的聲音脆生生地說:“爸爸不是我,我拿完酸奶就把冰箱門關起來了。”老公接著問:“爸爸現在才到廚房來,媽媽還在洗漱,早上是你最早進的廚房,那不是你那是誰啊?”兒子“哇”地哭起來,特別委屈地說:“冰箱我拿完酸奶就關起來了,確實不是我嘛。”林女士的老公生氣地說到:“你這孩子自己做錯事情還不承認,你給我去外麵好好反思一下。”

這時,林女士卻猛然回想起昨晚加班的時候,半夜口渴就去冰箱裏取飲料時,在去取飲料的時候正好有電話響起來,她連忙去接電話……對,那冰箱門是她打開後忘記關上的。原來兒子是帶她受過了,林女士趕緊從衛生間出來,就看到兒子委屈地在餐桌前哭個不停,林女士忙走過去,摟著兒子跟他說:“多多,不要哭了,是媽媽的錯,是媽媽昨天晚上忘記關冰箱的門,讓爸爸冤枉你了,等會爸爸出來我跟爸爸說,你不要哭了,好嗎?”

等老公做好早餐從廚房出來,林女士連忙當著兒子的麵向老公澄清了“冰箱事件”,又對自己的表現誠懇地做了自我批評。林女士的老公知道事情原委連忙向兒子道歉,心疼地對兒子說:“原來是媽媽昨天晚上粗心忘了關冰箱門,爸爸剛才不知道原因而冤枉了你,是爸爸不對,爸爸跟你道歉,你不要再難過了,原諒爸爸,好嗎?”兒子不哭了,嘟著小嘴看著爸爸,爸爸忙說:“乖兒子,是爸爸錯了,爸爸不問清楚事實就冤枉了多多,多多不生氣了,晚上爸爸把請你吃肯德基,怎麼樣?”多多笑著點了點頭。

孩子心理分析:

“冰箱事件”就這樣結束,林女士及時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化解了爸爸與兒子之間的誤會,也保護了兒子小小的心靈沒有受到傷害。這雖然隻是一件小事情,卻影響著在孩子的在成長做成為人處事的態度。

家長在孩子麵前做錯了事,光辯解“我不是有意的”,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給孩子樹立一個“逃避錯誤”的“壞榜樣”。應該及時地對孩子道歉並付諸行動,比如一個親吻或擁抱。

林女士的處理方式是非常正確,讓孩子明白了當自己做錯事了,隻有勇敢地去承認,向別人真誠道歉,才能夠得到別人的諒解與寬容的,也讓孩子從中明白做人要勇敢地承擔責任。

在兒子的心中,媽媽是明白是非的、尊重他的,是愛他的,這件事情的發生,不僅無損親子關係,還讓媽媽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

【給媽媽的小建議】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日後為人處世的方法以及做人做事的態度,而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難免會犯錯,有時候會冤枉了孩子,這時媽媽應真誠地向孩子道歉。

其實像孩子道歉一點也不丟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承認錯誤並像被傷害的人道歉,不但有助於雙方的溝通,更可以讓孩子受到正麵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