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1. 《和孩子談談“錢”是什麼吧,“理財盲”比“電腦盲”可怕的多》(2 / 3)

“最後,媽媽送你一句古話,你要好好記住,要用正當的方式來掙錢,覺得錢是好東西是沒有錯的,但是不能為了錢出賣自己的尊嚴和靈魂,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取得財富。”

兒子聽的很認真,我也不確定他是否都能懂。但我相信,這些話在成長的過程中他會慢慢理解的很透徹。

孩子心理分析:

發展心理學大師皮亞傑將兒童認知能力發展分為:從出生到2歲的“感覺動作期”、2-7歲間屬“思想動作前期”、7-11歲則處於“具體思想運作期”、11-15歲就進入“形式思想運作期”。從“思想動作前期”開始,兒童已逐漸掌握邏輯思考方法,例如事物的因果、歸類,加上此時也都具備基本的數學、買賣交易概念,正是切入學習理財的好時機。

說到金錢,媽媽們更多的時候總是告訴孩子們,要節儉,不能揮霍。或者告訴孩子們什麼東西該買什麼東西不該買。而對於金錢到底是什麼,媽媽們幾乎從來沒想過去告訴孩子。其實,讓孩子們對金錢有一個全麵的認識對於孩子們日後的理財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金錢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一種目的。如果孩子們隻是知道,金錢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就非常容易對金錢產生一種膜拜。但是如果不告訴孩子,孩子隻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錢,像帥帥那樣,可能認為錢隻是跟衣服一樣的東西,找媽媽要就好了,根本不知道錢的價值、掙錢的辛苦,很容易就養成大手大腳的毛病,看似是大方,其實卻是不懂得管理自己的財產。

可能媽媽們也很迷茫,不知道如何進行理財教育。

其實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和孩子開誠布公,坦然地談論金錢。

美國著名的財務顧問瑞克·愛德曼曾經做過一個試驗,調查題目是“你們接受到的最早的理財教育方式是什麼?”實驗對象則是在經濟方麵取得成功的5000名客戶。結果很快就找到一個原因,就是在父母會在餐桌上和子女討論有關金錢的問題。

看來,越是事業有成的人,越會和孩子談論有關金錢的話題。作為媽媽,你對孩子進行的理財教育必定會對他們今後的生活產生極大的幫助。《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所說過:“如果父母不願意在晚餐時與孩子談論金錢話題,那麼孩子長大後,絕對不會明白如何管理金錢。”

不要因為有關金錢的話題比較敏感便索性不提,或許你認為孩子還小,不懂金錢的意義,但那隻是媽媽單方麵的錯覺。孩子都會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學會“金錢”的知識,不管你有沒有對孩子進行有關金錢的教育。媽媽每天花一點點時間,和孩子坦然聊聊有關金錢的話題,這些點點滴滴的累積,都將在日後成為孩子獲得美好生活和穩健財務的基礎。

如果媽媽從早、常常地和孩子討論有關金錢的話題,孩子在長大後便能夠更加有效地管理金錢。

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過得衣食無憂,恨不得把所有好東西都給孩子。孩子長大成人後,金錢就會成為他們無法回避的問題,如果不從孩子年幼的時候開始進行理財教育,在孩子的未來,理財將會成為一件艱難痛苦的事情。

別再回避金錢問題,現在就和孩子好好聊聊什麼叫做“錢”,讓孩子及早建立正確的金錢觀,今後就能學會獨立過好生活。

【給媽媽的小建議】

教導孩子“金錢”知識,絕對不是經濟學裏那些令人頭痛的“概念”和“術語”。而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看得見、摸得到的實體。理財教育不是抽象的理論,它是具體的生活教育。我們需要做的是常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們討論,讓孩子慢慢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