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手
唐通天二年(697),重新回到朝廷的狄仁傑再度拜相,此時的他已經六十七歲了。此時的他,對武周政權仍然抱有幻想,在他的心中,隻要他和武則天共同努力,就能創造一個輝煌盛世,甚至超過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應該說,狄仁傑的內心當中一直在李唐和武周之間搖擺,這一點從他始終沒有對武周政權提出異議可以看出。但是,無論從自身年齡考慮,還是從當時朝政的現實情況考慮,武周政權都無法讓他實現夢想了。於是在忠於武則天的同時,狄仁傑也不可避免地開始考慮一個具體問題,那就是如何完結自己的畢生使命。
一般認為,狄仁傑一生最大的功績是恢複李唐,但是在再次拜相之前,他並沒有下定恢複李唐的決心。一方麵,武則天對狄仁傑有知遇之恩,他的兩度拜相都是因武則天而成;另一方麵,武則天也確實擁有經天緯地之才,在她的統治之下,國家逐步走向大治,甚至不遜於貞觀之治時期。可以說,無論是大忠於天下,還是小忠於人主,狄仁傑都沒有道理反對武氏當政。但是,作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當他看到武氏宗親的胡作非為時,立即意識到武則天身後的皇位繼承人問題。換言之,如果屆時讓武氏宗親當政,國家的未來實在令人堪憂,因而恢複李唐政權的決心,也就在他的心中逐漸醞釀成形。
通常來講,最有可能繼承武周政權皇位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另一個是她的外甥賀蘭敏之,後改姓為武,稱武敏之。武敏之此人容貌英俊,性格不羈,由此養成了拈花惹草的習慣,加之武則天的縱容,逐漸變得色膽包天。
史料記載,他曾經和自己的外祖母有私情,而且這個外祖母正是武則天的母親。這還不算,高宗在位時,曾經為太子李弘選定太子妃,就在冊封儀式前夕,武敏之居然強暴了準太子妃,以至於高宗和武則天不得不臨時改選太子妃。這樣的一個人如果將來繼承皇位,國家的未來命運可想而知,慶幸的是武則天也早早地拋棄了他,隨便找了個理由將他流放邊疆,並且最終致使他死在了流放途中。
武敏之既死,武氏政權的繼承人就隻剩下前麵提到的武承嗣一人,那麼,這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史料記載,武承嗣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他的父親武元爽原本出於家庭恩怨被武則天逼死,他也因此被武則天發配到邊疆。但是武氏家族傳到他這裏已經人丁凋零,武則天為自己的身後事考量,不得不將他召回京城,並且用高官厚祿對他極盡拉攏。而武承嗣眼見政治利益在即,隨即把殺父之仇拋之腦後,不僅積極向武則天靠攏,而且為她的登基稱帝上躥下跳。武則天正式稱帝之後,他便開始積極運作謀劃,想要讓武則天立自己為太子。眼見武則天遲遲沒有動作,他便轉而打擊那些反對冊立他為太子的大臣,魏元忠和李嗣真被趕下台後,狄仁傑就成了他的首要的打擊對象。
武承嗣之外,武氏宗親當中還有一個較有頭腦和勢力的武三思,此人也是武則天的侄子,而且他的父親武元慶同樣是被武則天逼死的,同時將他發配到了邊疆。武則天將他從發配地召回後,也像武承嗣那樣予以各種恩賜,他更是有樣學樣,所做勾當和武承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本來,隻要有武承嗣在,皇位就不會輪到武三思繼承,但是武承嗣先他而亡,武三思也就繼武承嗣之後,成了最熱門的皇位繼承人,並由此成為狄仁傑的主要敵人。值得一提的是,武三思此人還有些文學功底,並據此和武則天的麵首交好,因而他對於狄仁傑的威脅顯然更大。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武延秀,是武承嗣的次子。武承嗣死後,他便繼承了武承嗣的勢力,一時間風頭無兩。在此期間,突厥人曾遣使來求婚,武則天便讓武延秀去突厥迎娶突厥可汗的女兒。沒想到突厥人隻認李唐宗親,一見來人是武延秀,立即大怒,將他扣在了突厥。武延秀為求活命,曾經親吻突厥可汗的靴尖,隨行大臣都對他唾棄不止。後來,突厥人大兵來犯,武延秀甘做引路向導,又是狄仁傑運籌帷幄,才將突厥人趕了出去。等到突厥和武周政權談和,武延秀被釋放回到朝廷,居然又過上了榮華富貴的日子,他對於狄仁傑自然也是一大威脅。
接下來是武懿宗,此人也是武則天的侄子,武則天稱帝之後,他也隨之雞犬升天,並且成為武周政權的軍事將領。史料記載,武懿宗嗜殺,曾經與人談笑間親自剜出犯人的心髒,其殘忍程度絲毫不亞於來俊臣等酷吏。至於武懿宗的能力,後世也多有負麵評價,據說他曾經在七步之內射箭,居然三發不中。契丹作亂來犯的時候,武懿宗受命率領十萬大軍前去征討,與契丹兵鋒相較之際,居然不戰自潰,他帶領親信一路狂逃猛竄,武周士兵緊隨其後,丟盔棄甲,兵器丟了一路。契丹兵不敢深入,搶掠一番之後回撤,武懿宗回到京城之後,居然以勝者自居,設宴款待出征將士,為時人所不齒。對於這樣一個人,狄仁傑自然不願與之為伍,明裏暗裏多有不屑,因而與之交惡。
為了收拾殘局,武則天再一次派出狄仁傑,這次的情況大為改觀。他不僅大力恢複戰區百姓的農業生產,而且優待俘虜,並據此招降了契丹猛將駱務整和李楷固。狄仁傑上書武則天重用此二將,得到武則天的首肯,同時給二將封了大官。在此之後,狄仁傑坐鎮後方,駱務整和李楷固突入契丹腹地往來衝突,最終蕩平了契丹之地。值得一提的是,李楷固還在作戰過程中招降了自己的兄弟李楷洛,李楷洛歸降之後生養了一個勇武非常的兒子,乃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主要將領李光弼。
總而言之,狄仁傑麵對的武氏宗親,就是這樣一班無用貨色,於公於私都要求他做出回複李唐政權的決定。簡單來說,武則天在世時,這群紈絝子弟還有所顧忌,隻要武則天一死,他們必定為禍朝堂,到時候受苦的還將是天下百姓。然而,武氏宗親雖然一個賽一個的不爭氣,但無奈武則天頗有政治手腕,即便是狄仁傑也被她玩弄於股掌之中。在這種情況下,狄仁傑就不得不把目光放長遠,將恢複李唐政權的計劃推遲到武則天駕崩之後實行,眼下隻好為屆時的計劃多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