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安祿山舉大兵來犯,才得以勢如破竹,並最終占據洛陽,登基稱帝,號稱大燕帝國。安祿山來勢洶洶,整個唐王朝卻絲毫沒有準備,滿朝文武瞬時亂作一團,人人自危。玄宗皇帝遍觀各地將領,發現隻有郭子儀可堪大用,遂將他擢升為朔方節度使,領兵勤王。郭子儀領命之後,認為自己兵少將寡,不宜和安祿山進行正麵交鋒,而是應該避實就虛,攻擊安祿山的戰略大後方,讓他生出後顧之憂。於是,郭子儀率軍進攻單於府(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收複大片失地,且斬敵無數。郭子儀的勝利,雖然沒有對安祿山形成實質性打擊,但是大為遲滯了他的進攻勢頭,各地駐軍和民眾因而得到了一定的反應時間,對安祿山的打擊由此開始遍地開花。
縱橫
由於郭子儀的橫空出世,戰場形勢頓時發生逆轉,郭子儀軍也因此得到了朝廷的大量封賞。但是其他各地守軍,所遭遇的情況就沒有這麼樂觀了,比如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顏杲卿,他率先在河北起兵響應郭子儀,但是由於其轄區在安祿山的勢力範圍內,很快遭到叛軍的大舉圍剿。在此之前,安祿山進軍到常山的時候,曾經招降顏杲卿。當時的顏杲卿雖然是一方長官,但是手中無兵無糧,一時隻能委曲求全。但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就把安祿山賜給他的錦袍脫了下來,並且對自己的部下言明了為國殺賊的誌向。等到安祿山大軍離開之後,他便開始積極謀劃,聯合那些反對安祿山的將領密謀舉事。
郭子儀起兵之後連戰連捷,顏杲卿得到極大鼓舞,很快便起兵響應。史料記載,顏杲卿作戰非常勇猛,曾經收複了河北的大片土地,並且牽製了大量叛軍,當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遲滯了叛軍的進攻勢頭。然而,河北作為叛軍的大後方,安祿山無論如何也不允許有失,因而派出大將史思明回師彈壓。顏杲卿不敵,接連敗退之下隻能據守常山城,史思明則趁勢對常山城完成了合圍。接下來,雖然顏杲卿奮力抗賊,苦守待援,可惜遠水解不了近渴,最終還是兵敗被俘,常山淪陷。顏杲卿被史思明押往洛陽,見到安祿山之後隨即破口大罵,直至被劊子手淩遲至死。
應該說,顏杲卿並沒有白白犧牲,在他的鼓舞之下,全國軍民士氣倍增,安祿山的叛軍在各地都遇到不同程度的抵抗,由此深陷戰爭泥沼當中。肅宗皇帝聽聞之後,立即授命郭子儀收複常山,並且囑托他一定要打贏這場具有高度政治意義的戰爭。此時的郭子儀,已經因功擢升為朔方節度使,兼靈武太守。受命之後,郭子儀立即率軍迎擊賊將周萬頃,一戰而大敗之,叛軍將領周萬頃也被其斬殺。當時,安祿山叛軍在各地的進攻都很順利,安祿山聽聞周萬頃大敗且被殺,不僅大為吃驚,立即調派更為勇猛的高秀岩出戰。結果再次被郭子儀毫無懸念地擊敗,郭子儀還順勢收複了雲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和東陘關(今山西代縣南)等地,兵臨河北邊界。
如此一來,郭子儀不僅收複大量土地,同時逼迫叛軍的攻勢就此轉為守勢,而且連守勢都已經漏洞百出。唐天寶十五年(756)二月,郭子儀經過充分準備,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雙雙從山西進入河北。李光弼率領精銳大軍一口氣攻下七座城鎮,兵鋒長驅直入,直指常山。郭子儀則仍然使用自己擅長的招數,從叛軍守備薄弱的地區快速穿插而過,最終迂回包抄到了常山以北地區,一舉和李光弼大軍對常山城完成了合圍。如此一來,安祿山的重要根據地常山,就完全陷入了唐軍的包圍之中,整個叛軍的退路也由此被郭子儀切斷。鎮守常山的史思明根本無心戀戰,麵對郭子儀和李光弼聯手進攻,他隻是作勢抵抗了一下便棄城而逃。此役,郭子儀采用“圍而留缺”的策略,將史思明殘眾逼出常山城,並且在沙河(今河北大名)一代將其聚殲。
常山之戰後,李光弼隨即兵鋒一轉,急行軍進攻到恒陽城下(今河北靈壽)。由於李光弼軍士氣正旺,逃脫至此的叛軍守將史思明不擋其銳,主動撤軍敗走。李光弼一時疏忽,沒有嚴密布防便進城慶祝,結果被史思明殺了個回馬槍,落敗之後隻得讓軍隊逃入城中固守待援。郭子儀得到消息之後,立即親率一萬輕騎兵星夜馳援,最終和城內的李光弼軍對史思明形成內外夾擊之勢。經過一番鏖戰,史思明率領的叛軍到底不敵,丟盔棄甲逃往他們的大本營範陽。要知道,在當時的全國形勢下,安祿山叛軍可謂氣勢洶洶,很多唐軍將士都因此而生出了畏戰心理。而郭子儀和李光弼卻聯手取得的巨大勝利,無疑給士氣低落的唐軍打了一劑強心針。當然,無論是郭子儀還是李光弼,經過此戰之後,都鍛造出了一支虎狼之師,他們二人的部隊也從此成為剿滅叛亂的中堅力量。
話分兩頭,正在洛陽坐鎮全局的安祿山聽聞史思明接連兵敗,再次派出兩萬精銳騎兵趕赴河北支援。史思明整軍再戰,由於他手中握有安祿山的兩萬精銳騎兵,郭李聯軍險些招架不住。關鍵時刻,郭子儀果斷拍馬上陣,親自手刃了一個臨陣退縮的將校,唐軍才勉強穩住陣腳。眾所周知,騎兵作戰銳而不實,如果無法衝垮敵軍陣形或者衝垮敵軍陣形之後沒有步兵及時跟上,都將陷入對己不利的作戰境地。郭李聯軍頂住史思明的兩萬精銳騎兵衝擊之後,振奮前戰餘威,再次擊退了叛軍步兵的進攻,一舉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史思明眼見戰場局勢無法挽回,隻好指揮軍隊且戰且走,直至逃入博陵城(今河北定縣)內。
博陵是一座軍事重鎮,因而防禦工事既堅固又完備,且占盡地形優勢,郭李聯軍數次進攻都沒有得手。由於唐軍不善於野戰,郭李聯軍隻好連夜退守恒陽,並且馬不停蹄地加強城防工事。果不其然,史思明憑借安祿山的強大支持,很快又集結起一支叛軍反撲而來。郭李聯軍不能與之爭強,隻好憑借堅城固守,同時派出小股精銳部隊輪番進行襲擾,讓對方在夜晚都得不到休息。數日之後,史思明率領的叛軍終於疲憊不堪,郭李聯軍則通過換班休整和靈活的作戰的方法得以養精蓄銳。這樣一來,郭子儀和李光弼眼見時機成熟,命人打開恒陽城門時,隨即湧出了一群勇猛之師。叛軍已經疲憊不堪,再加上始料未及,根本不堪一擊,郭李聯軍再一次取得大勝。
此役,唐軍斬殺叛軍將士四萬餘人,俘虜五千餘人,繳獲戰馬五千餘匹,兵器、糧草和輜重等堆積成山。更為重要的是,叛軍首領史思明也在戰亂中受了重傷,其部下拚死相救才保著他倉皇逃回博陵。就這樣,郭李聯軍對叛軍打出了威風,並由此揮兵北上,直搗叛軍最重要的巢穴範陽。隻可惜,在形勢如此樂觀之時,奉命守衛潼關的哥舒翰兵敗,大唐都城長安由此暴露在安祿山叛軍的兵鋒之下。匆促之間,玄宗皇帝臨時招募了六萬民兵,但是由於作戰能力低下,這支部隊還沒有來得及擺開陣勢,就被安祿山叛軍一舉擊潰。於是,在這一年夏天,安祿山叛軍終於還是兵臨長安城下。
馬嵬驛兵變
其實,早在潼關失守之時,朝廷上下就已經亂作一團,趕來上朝的大臣已經不足十分之一。而且即便是這些大臣,在當時的嚴峻形勢下,也都勸諫玄宗皇帝出逃,當然最主要的是玄宗皇帝也想逃。至於倉促招募軍隊迎敵,隻是為了給玄宗皇帝的出逃贏取時間,從根本上就沒有保家衛國的打算。出逃之前,玄宗皇帝登臨勤政樓,當眾宣布禦駕親征,誓師討伐叛賊安祿山。消息傳出來之後,大多數人都喜出望外,甚至有小部分人真的幻想玄宗皇帝會振奮當年的神勇。為了把戲份做足,玄宗皇帝任命魏方進為禦史大夫兼置頓使,同時任命崔光遠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又將皇宮的鑰匙交給大將邊令誠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