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大漢奸吳菊癡和他的嘍羅們唾沫橫飛,輪番鼓吹日中友好和東亞共榮。台下,幾個模樣俊俏又打扮洋氣的女學生卻在悄悄地散發抗日傳單。有的到會者驚詫不已,有的人則是心照不宣,沒有人檢舉。台上和台下儼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執勤的偽軍和警察們都像是睜眼瞎……
散會後,得意洋洋的吳菊癡喊了一輛黃包車:“去一趟同和軒。”
吳菊癡是一個票友,一路上邊哼邊唱。
到了胡同口,一支迎麵而過的送殯隊伍足有一百多人。嗩呐喧天,紙錢鋪地。
在一陣劈裏啪啦的鞭炮聲中,搖頭晃腦的吳菊癡連中兩槍,稀裏糊塗就一命嗚呼了。
05
聽楊瀚周這樣介紹,艾峰淡淡地笑了一笑。
“這樣的人,也會是共黨的臥底?”
楊瀚周長歎了一聲:“俗話說世事難料,我們的內部肯定有蛀蟲。”
這時,穿著戎裝的幺雞自己走了進來:“說什麼呢?你們是存心不想讓我睡覺?”
“幺雞,你惹上麻煩了!”
“不就是一個蘇蘊秀跑了嘛!她還能多活幾天?”
楊瀚周輕輕地拍了拍長條桌:“給我嚴肅點,這裏不是自由散漫的抗團。”
“說什麼呢?那個時候,楊組長在做什麼?應該是在重慶看戲吧?”
艾峰有一個直覺,楊瀚周故意激怒幺雞是想橫生枝節,使相關的涉案人員都無法盡快脫身,好給外麵的調查爭取時間。
在抗團裏麵,幾乎每個成員都有化名,還想出了一些的暗語。比如,他們把手槍稱為書包,把子彈叫書。易妙紅是指軍統局裏的戴老板,三目王是指軍統天津站長王天木,劉詩白是指軍統的著名殺手白世維。九曲帆是指抗團裏的範旭,石朋裏是李如鵬,史山風是馮運修……在這個核心人物的排名表裏,幺雞居末席。各組的成員沒有排名,隻是各有外號。
李如鵬是沈陽人,南開中學三七年的畢業生,抗團的早期領導人。
三九年秋,王天木在上海投敵,使天津軍統站和抗團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早期四傑曾澈、李如鵬、丁毓勤和吳原被捕後英勇不屈,就義於北京南苑。
四〇年春,天津抗團的幸存者移師北平,彙同範旭的燕京小組繼續戰鬥。
這一批人包括偽滿總理鄭孝胥的孫子鄭統萬和孫女鄭昆侖、第一任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兩個侄孫袁漢勳和袁漢俊、山東軍閥韓複渠的侄女韓豁、同仁堂第四房的大小姐樂倩文、孫連仲將軍的女兒孫惠書和馮治安將軍的侄女馮健美等。
06
馮運修是華北治安總署督辦齊燮元的外甥,人稱書生槍手。
吳菊癡出事以後,日本特高科從滿洲調來了刑偵專家和一批新特工,成立了一個針對抗團的專案組。
四〇年八月六日的深夜,日本憲兵隊包圍了受壁胡同的十二號大院。負責保管抗團文件的馮運修察覺後,立即把組織的機密材料卷到廚房的爐灶裏點火焚燒。
這一年,馮運修隻有十九歲。他放棄奪路逃生,也是想給自己的人嗚槍示警。
日寇們破門而入,馮運修開槍反擊。特務科長袁規將馮運修的父親推在前麵擋子彈,企圖逼近馮運修的藏身之地。馮運修槍法極好,一槍擦過父親的耳邊擊中這個漢奸的麵部。日本憲兵想爬上院牆居高臨下,馮運修又擊斃了衝在最前麵的西城吉次。
激烈的槍戰僵持了十幾分鍾,馮運修右臂中彈負傷,改用左手繼續射擊……
傷亡慘重,又久攻不下,日本人調來了兩挺重機槍,組成了能夠交叉掩護的火力網。
看到所有的文件都燒成灰燼,馮運修舉槍自盡時突然被機槍打倒,身中數彈。
八月十五日的華北日報和天津的庸報做了報導,大標題很醒目:“北平恐怖分子全部被肅清,重要人犯即將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