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卷:古都隆冬 第一章:三青團(1 / 2)

01

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二日,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冷雨紛紛,一輛黑色的奧斯汀轎車開進了保密局北平站。

麵容清臒的喬家才看了一眼湧到門廳裏的同仁,找看到了文強和站在他身邊的幺雞。

“念觀兄,你還是心寬體胖!”

“哪裏喲……東北的事情,把我搞得焦頭爛額。”

若論年齡,喬家才還比剛滿四十的文強大一歲。在黃埔軍校裏,文強卻是喬家才的學長。

到了站長辦公室,幺雞剛沏好茶,就聽到文強向喬家才說起了東北的困局:“我們夾在蘇美人之間,左右為難啊!”

喬家才從公文包裏翻出一份材料:“這是建豐同誌讓我帶給你的一篇文章,裏麵有四字批語:任重道遠。”

文強看到自己的文稿已經打印成三青團的學習資料,上麵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02

文強和喬家才都是三青團的骨幹,聽命於建豐同誌。

蔣介石出於奉化溪口的周房,自幼熟知西周立國於豐鎬兩京的典故。後來,他便把長子取名為經國,字建豐。還將養子取名為緯國,字建鎬。

一九二五年,國父孫中山實施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蔣介石便把僅有十五歲的蔣經國送到蘇俄留學。

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建豐又取名為尼古拉·伊利劄洛夫,參加了共青團和蘇共組織。孫中山逝世,蔣介石轉投於英美陣營和江浙財團,並拋棄發妻毛福梅,改娶宋美齡。

遠在異國它鄉的蔣經國十分痛苦,在自己寫給父親的回信裏說:“革命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要務,我不會認一個反革命分子為其父……”

在蘇聯政府的機關報上,有篇對蔣經國的專訪,公開了這一封家書。

四一二事變以後,國民黨飭令留學生回國。蔣經國不為所動,並轉到中央軍政學院學習軍事技術,受到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青睞。

03

蔣經國信奉托洛茨基的理論,認為隻有不斷革命才能促使社會的進步。

二八年,蘇共肅托,蔣經國受到衝擊。三四年,共產國際把他發配到西伯利亞做工,予以監視。那段時間,大清洗越演越烈,人人自危。

蔣經國愛上了一個善良的俄羅斯姑娘,並申請了結婚。氣得暴跳的蔣介石希望蘇聯大使給予幫助,反而促成斯大林批準了蔣經國的申請。同年,蘇共真理報刊出蔣經國寫給母親的一封信,聲稱蔣介石是中國人民的公敵。

三七年,國民黨與中共和解,共產國際安排蔣經國回到了南京。父子之間的見麵十分地尷尬,幾乎是無話可說。最後,蔣介石把問題成堆的贛南地區交給了蔣經國:“你下去,給我做實事,別隻知道說大話……”

蔣經國也希望有所建樹,接受了父親的安排。在贛南,他實施了一係列的親民措施。包括收編地方武裝,成立了查緝土匪和流氓的特務處,禁賭、戒煙、抓娼。發展教育,推行掃盲,取消苛捐雜稅,設立機構救濟難民和窮人……史稱贛南新政,頗得人心。

四一年,蘇俄與日本簽訂中立條約後,蔣經國首次公開發表了一篇反蘇的文章。

蔣經國認為:蘇俄當局已經蛻化變質。這個血腥的獨裁政權對內實行恐怖專政,對外則貪婪成性,背信棄義……

被迫接受雅爾塔密約後,蔣經國對自己的親信坦言:“八年抗戰,我們是前門拒虎,後門進狼。還都南京之後,有可能是三北盡失。”

三青團聞風而動,號召自己的幹部和團員獻計獻策。

04

文強的建言有一萬多字,分析了迫在眉睫的危機。

斯大林已經明確警告蔣經國:“隻要還有一個美國兵滯留於中國,東北問題就不僅僅是你們自己的事,也很難和平解決……”

早在沙皇時代,尼古拉就在禦前會議上說過:“滿洲必須並入俄國的版圖,中國的邊界不能越過長城。”

現在,蘇俄策劃外蒙古獨立的戰略意圖已經實現。下一步自然就是西北的新疆和華北的綏遠,接下來就是一刀切下整個東北三省。

克裏姆林宮裏,斯大林指著中國地圖對自己的將軍說:“我們的意見應該是這樣,讓國共兩黨劃江而治,確保遠東地區的戰略平衡。”

“念觀兄,李燦天的案子是個很不好的信號。都說是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文強連連點頭:“李燦天跑路了,這就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我們想,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幺雞端了一盆天竺牡丹進來:“今天是重陽,我們在三樓的會議室裏準備了自助餐。”

喬家才側過身,讓目光落到了鮮豔的花朵上:“今晚,你的嫂子已有安排!”

幺雞心裏很清楚,沒有喬家才的力保,自己很難從蘇蘊秀越獄案脫身。就算李燦天真有問題,也不能完全證明自己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