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卷:古都隆冬 第三章:蒔花館(1 / 2)

01

喬家才遵循戡亂救國的要求,對北平站實施了整頓改組。

學運組大換血,幺雞到總務科掛了一個虛職,平常就住在了古玩店。

物價暴漲,食品短缺,古玩的生意卻出奇地興旺。很多從皇宮大內裏流出來的東西都冒了出來,其中就包括乾隆帝的九龍寶劍……

幺雞十分費解,喬家才說道:“黃金被政府收了,紙幣一日數貶。有錢人也不敢再手握地產和田產,隻好買古玩保值。缺錢時,也好出手……”

“我聽說,蘇俄與美國人的意思都是國共兩黨應該劃江而治,就像朝鮮半島那樣……”

“別相信謠傳……”

幺雞笑了一笑:“別給我口不應心!”

“說實話,我們有一個打算。你看一看這個,有什麼想法就給我說……”

喬家才從公文包裏取出一份文件,遞給幺雞。文件的右上角壓著紅色的印章:絕密。

幺雞看了一篇,就從書案上拿起火柴,劃出了火。等原件已經燒成灰燼,才幽幽地問了一句:“這是敲山震虎呢?還是引蛇出洞?”

“你可以見機而行。”

幺雞把喬家才推出了門,心裏百味雜陳。

02

下雪了,風仍然越刮越緊。

門外的胭脂胡同隻有一百多米,南麵是繁華的珠市口。

以前那裏是生豬市場,本來應該叫豬市口。在公文裏,有人求雅,故意寫了別字。

小巷裏,一座蒔花館就占去了大半。據說,在明朝正德年間,這裏就是聞名京師的歡笑場。鴇母一秤金買了一個叫蘇三的妙人兒,取名為玉堂春。吏部尚書之子王景隆對蘇三動了真情,一擲萬金……

一秤金笑裏藏刀,玉堂春落難逢夫。

馮夢龍把這個故事寫成了,三慶班又把搬上了舞台。

說到三慶班,老北京就會說到昔日的盛世。乾隆帝八旬壽辰那一年,以三慶班為首的四大徽班相繼北上,開京劇之先河。時人稱:“三慶的軸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各擅勝場。”

“人言京師花似錦,偏我到來不是春!”

三慶班主高朗亭借巧蘇三之口,唱出了大眾們的心聲,也唱紅了蒔花館。

03

半個月之後,喬家才把肖牡丹送到古玩店。

站裏希望幺雞給她安排一點事情做,其實是一種變相的看管。

幺雞當然也清楚,這個風塵女一問三不知,應該是沒有完全實話實說。

北平電台案的主犯有段口供:“蘇俄間諜組織直接隸屬於格別烏,沒有往來。他們隻找過我們一次,詢問有關日寇七三一部隊的情況。”

有材料證明,蘇軍的手裏有一批七三一部隊培育出來的跳蚤,殘虐的黑死病有可能死灰複燃。

中世紀,這種疾病就像惡魔手裏的髒掃帚,從威尼斯港到俄羅斯草原,橫掃而過。這場瘟疫卷走了二千五百多萬人的生命,相當於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教會遷怒於女巫,搭起無數的火刑台,仍然無法控製死亡的恣意漫延。

有人質問驚恐不安的神父:“我們有仁慈而萬能的主,怎麼會敗給一群邪惡的女巫呢?”

喬家才告訴幺雞,美國方麵很重視這一批細菌彈的去向,要求北平站務必徹查李燦天的案情。

04

肖牡丹曾經給蒔花館唱過曲,有幾個相好的姐妹。

說到李燦天,有人說道:“李三點呀,前一段時間來過幾回。這人出手闊綽,口味也重……有一次,在同和軒,李燦天邀約了一大幫老毛子,玩了一個通宵……”

同和軒是老北京的清真三軒之一,由牛街的回民馬氏三兄弟創辦。它的淸真胡鴨和全羊席都很有名,大門外麵掛著吳佩孚書寫了匾額。當時,梨園的拜師禮都在這裏舉行。

幺雞想到一個主意,到蒔花館調查它的回民客人,應該可以撈出一些有價值的線索。

喬家才很欣賞這個判斷:“穆斯林有很多的戒律:不準賭博、不準放貸、不準飲酒、不準奸淫、不準偷盜和不準造謠等等,那些假回回就另當別論了……”

很快,一個改名叫馬啟明的俄國人就浮出了水麵才。他是朝鮮銀行北平分行的襄理,以前在東京留過學。日偽時期,在滿洲中央銀行發行科做事。在關東軍潰敗之際,他又動用關係,從長春跑到了北平。

“我們已經證實了,這個人的本名叫伊萬。以前是蘇俄的人,後來做了白軍的俘虜。他絕非清教徒,應該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幺雞明白喬家才的意思,想了半天才點了一點頭。

05

日本人霸占朝鮮半島後,在漢城建立了韓國銀行,後來又改稱朝鮮銀行,擁有貨幣發行權。

把傅義扶上台,日本人又利用這家經過喬裝打扮的官方銀行控製了東北和周邊地區的金融,並組建了滿洲中央銀行。十三年間,他們通過漫無止境地發行紙幣,瘋狂地搜刮民眾的財富,支撐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