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卷:古都隆冬 第四章:長城長(1 / 2)

01

萬裏長城萬裏長,長城外麵是故鄉……

蒼涼而悲壯的旋律在心頭響起,把幺雞帶回到了自己的青春歲月。

三一年夏,幺雞剛進貝滿中學,就驚聞日軍占了沈陽奉天,幾十萬東北軍不戰而敗。

教材還沒有到校,代課的國語老師穿著老式長褂,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兩個漂亮的大字:沈揚。

“同學們,沈陽淪陷,鐵路已經軍管。你們的老師沒來,我暫時也去不了天津的女子師院。這是你們的第一堂國語,我想講一篇法國作家都德寫的:最後一課……”

沈老師眉清目秀,抑揚頓挫的聲音很富有感染力。他先是介紹幾十年前的普法戰爭,又講了作者的生平和翻譯者胡適的故事,接著便開始朗讀文章:“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隻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這時,沈老師講的聲音有些哽咽。他平靜了好一會兒,才放下手裏的講稿,十分悲憤地說:“同學們應該都知道了,我們的東北就要丟了。政府和東北軍都累畏敵如鼠,甚至是希望割肉喂虎……”

回到家裏,幺雞問自己的祖母:“我們在做什麼?要讓日本人胡作非為!”

“別跟著別人瞎起哄!”

幺雞徑直回了自己的閨房,找出了一本莫泊桑的集,讀起了羊脂球的故事。

02

三三年元旦剛過,日寇就占據了山海關,接著又越過長城,進逼平津。

長城抗戰失利以後,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唐沽協議,承認日寇武裝占據滿洲和熱河。

一天,劉仁在街頭宣傳抗日,一隊軍警衝了過來。在混亂的人群中,幺雞與劉仁撞了一個滿懷。看到兩個手握木棍的警察撲了過來,幺雞挽著劉仁的手臂,從容而去。

劉仁是四川酉陽的土家族人,原名叫段永鷸。他的幺舅是中共早期領袖,曾經組織師大附中的同學參加五四運動,後來協助周恩創建了中共旅歐支部。二七年,在上海從事工人運動。當年秋,被捕就義。劉仁也蹲了兩年的大牢,出獄後便流落街頭。

“想做點什麼?我可以幫你……”

“馮玉祥將軍要在張家口組建抗日同盟軍,我想過去。”

幺雞也想參軍,就帶著劉仁找到了在北平買軍火的吉鴻昌。

幾個月後,這支部隊被政府鎮壓,吉鴻昌被槍殺於北平陸軍監獄。

03

三六年夏,幺雞到了燕京大學的文學院,沈揚又成了她的老師。

當時,全家人都回到滿洲,幺雞不同意轉學,便留在了動蕩不安的北平。

萬裏山河,何處是家?

這次,沈教授講了一首追懷周朝王室的古詩:“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沈揚是周作人一手帶出來的弟子,過從甚密。淪陷時斯,兩人都認賊作父,上了抗日殺奸團的黑名單。

三九年的元旦,沈揚到八道灣的十一號小院,給自己的先生拜年。

這是魯迅先生買的私宅,周氏三兄弟和母親共濟一堂。兩年之後,周建人回了上海。四年後,魯迅與周作人失和,便帶著母親和夫人離開八道灣,搬到了磚塔胡同。

周作人把自己的書房取名為苦雨齋,後來又改稱為苦茶庵,頗有點以苦為樂的意思。周作人曾經這樣解釋:“桃花扇裏的有一句唱詞:年來怕做朱門客,閑坐街坊吃冷茶。”

沈揚問周作人:“汪兆銘已經離開了重慶,先生有沒有文章。”

“這幾天,有一封豔電足矣,我們沒有必要再揚沸添亂吧?中日兩國,既一衣帶水又一葦可渡,所爭何來?”

這時,有兩個學生求見。沈揚剛想站起來讓座,來人就連發數槍,轉身而去。

04

幺雞去醫院看過沈老師,子彈打穿了他的左肺。

沈揚對幺雞說:“這次,先生和我是遭了日本人的暗算,哪裏還敢追問真凶……”

幺雞糊裏糊塗地問了句:“怎麼會這樣呢?”

“唉……一言難盡……”

“我知道……我知道……先生安心養傷……”

後來,幺雞參加抗日殺奸團,才有機會弄清楚了這件事情的經過。

那天,燕京大學的範旭和南開小學的李如鵬進了苦雨齋。範旭對李如鵬說:“這就是我們的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