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紙上談兵的麥克萊倫(2 / 2)

報紙上都刊登了類似的醜聞,這成了華盛頓的流言飛語。林肯夫人滿麵淚水懇求總統開除這個“討厭的滿口大話的人”。

“孩子媽呀,”他回答說,“我知道他不對,但是這個時候不是我感情用事的時候。如果他能打勝仗,我倒樂意保留他的烏紗帽。”

夏天過去了,秋天來了,緊接著到了冬天,春天跟著臨近了。麥克萊倫除了練兵、閱兵、講空話,仍然一事無成。

國家蘇醒了,林肯因為麥克萊倫的不作為而受到了民眾的指責批評。

“你的消極拖延正毀滅我們。”林肯在要求他進攻的正式命令中懇請道。

現在麥克萊倫隻能選擇要麼前進要麼請辭。於是他匆忙趕到哈伯渡口,命令軍隊立刻跟著出發。他決定從那個地方襲擊弗吉尼亞。先從切薩皮克和俄亥俄運河弄來船隻,然後再坐船渡過波托馬克河。最終整個計劃不得不作廢,因為船隻有六英尺寬,運河閘門太窄過不去。

當麥克萊倫告知林肯計劃失敗,並且浮橋沒有準備好時,向來對他逆來順受的總統發火了。他用當初自己在印第安納的鴿子溪穀地區的措詞質問道:“為什麼?死到臨頭還沒準備好?”

全國上下都用同樣的語氣質問同一個問題。

最終,在四月份,就像老拿破侖一樣,“年輕的拿破侖”向士兵作了一次盛大的講話,然後帶著四十二萬士兵高唱《我留在後方的女孩》出發了。

戰爭持續了一年。麥克萊倫鼓吹他立馬可以把整個殘局收拾好,讓孩子們及時回家種點晚季的玉米和粟。

似乎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林肯和斯坦頓都太樂觀了。他們致電各個州的長官停止接受誌願者,關閉征兵處,把那些地方的公共財產通通變賣。

腓特烈大帝有一句著名的軍事格言——了解敵方。李和傑克遜太了解眼前這位他們要對付的“軟弱的拿破侖”了,他見不得血腥場麵,膽子小、小心翼翼、滿腹牢騷,這在戰場上還前所未有。

因此李將軍任由他花了三個月時間摸爬到裏士滿,雙方距離近到麥克萊倫的人能清楚聽見教堂的鍾聲。這時,李將軍率軍發起突襲,僅用了七天,就殲敵一萬五千人,迫使麥克萊倫躲進了炮艇。

這樣,麥克萊倫所謂的“重大事件”成了最慘敗的一場戰事。

但是和往常一樣,麥克萊倫把這些歸結到“華盛頓的叛徒們”身上,還是那句話:他們沒有給他足夠的兵力,他們的“膽小”和“愚蠢”使得士兵血灑戰場。他恨林肯和內閣勝過恨南方軍,他公開指責他們的行為是“在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臭名昭著”。

麥克萊倫有超過敵方的兵力——而且是遠遠超過,但是他沒有哪一次好好利用過,反而不斷要求增援。他要求增援一萬,然後是五萬,最後是十萬。反正不是什麼壞事,這一點他很清楚。

林肯也知道他的想法。他告訴他,他的要求是荒謬可笑的。

麥克萊倫給斯坦頓和總統的電報充滿了無禮和惱怒,像瘋子一樣胡言亂語。他指責斯坦頓和林肯想盡力摧毀他的軍隊。言辭之激烈連接線員都拒絕傳發。

整個民族都受驚了,華爾街沉浸在恐慌之中,國家陷入陰暗。

林肯日益憔悴消瘦。他說:“我幾乎有生不如死的感覺了。”

麥克萊倫的嶽父馬西司令說:“現在除了投降,沒有別的路可走了。”

林肯聽到這話,立刻憤怒了。他叫來馬西,說:

“將軍,我聽說你用了‘投降’一詞,那個詞可不應該拿來談論我們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