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塞勒姆經營商店的經驗告訴林肯:租個門麵房、進點貨品很容易,但是要賺錢,卻需要一種才能。而這種才能,他和那個酒鬼合夥人都不具備。
持續了幾年的南北戰爭再次證明了同樣的道理:一百萬勇敢的戰士、價值上億的槍支、子彈和其他裝備都不難得到;而能率領部隊取得勝利的傑出指揮官,簡直是無處可找。
“戰爭的成敗取決於統帥能否主宰局麵!”林肯感歎道。
所以,林肯反複地懇求全能的上帝賜給他羅伯特·李或約瑟夫·強森,或者是傑克遜。“如果有傑克遜這樣勇敢、正直的將軍來統領北方軍隊的話,整個國家就不必經曆如此多的劫難了。”
但在整個北方軍中,另外一個傑克遜在哪裏?沒人知道,艾德蒙德·克拉倫斯·斯特德曼出版了一首著名的詩歌,每個詩節都以這樣的懇求結尾:“亞伯拉罕·林肯,請給我們一個將才吧。”
這不僅是詩歌中的重複,也是一個正在流血及心亂如麻的國家的呼喚。
讀這首詩的時候,林肯落淚了。
戰爭持續兩年了,林肯卻仍在尋找國家急需的良將。而他找到的隻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讓他的軍隊白白去送死,留下後方三四萬哭泣的寡婦及孤兒。於是,這位將軍被撤職了,換上了一名同樣愚蠢的將領,又把一萬士兵送進了墳墓。而在白宮裏,林肯穿著晨衣,穿著拖鞋在地板上來回走上一整夜,當戰報送來時,他痛苦地重複說著:“上帝啊,上帝!國會將說什麼?國會將說什麼?”
於是又換了一位將軍,可是毫無價值的犧牲還在繼續。
有的軍事批評家嘲諷說,盡管麥克萊倫犯下令人驚駭的錯誤,其無能程度也令人震驚,但他是波托馬克河地區有史以來最好的指揮官,因為其他的將領還不如他呢。
麥克萊倫失敗後,林肯嚐試過約翰·薄柏,薄柏在密西西比河地區做得不錯,他在密西西比河占領了一個小島,並抓獲了幾千人。
但薄柏與麥克萊倫有兩點很相似:他們都英俊,他們都愛自誇。薄柏宣布他的司令部掌權,薄柏還發表了很多誇大了的言論,並表示自己很快就要被稱為“權威教皇”了。
“我從西部過來見你們,在那裏,我們經常看見敵人的後背”,薄柏說著生硬且稍顯幼稚的句子,開始了自己在軍隊裏的第一個演說。隨後,薄柏譴責了軍隊在東方地區根本無行動,並含沙射影地表示他們是膽小鬼。最後結尾時,他還吹捧了自己將創造的軍事奇跡。
這次演說讓這位新的指揮官在三伏天變得像美洲響尾蛇一樣令人討厭,軍官和戰士都憎恨薄柏。
麥克萊倫對薄柏的憎恨之心很強烈,因為薄柏是來頂替他的。對此,麥克萊倫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清楚,他已經開始為自己在紐約的一個新職位活動了。薄柏被嫉妒吞噬,他對嫉妒和憎恨感到痛苦。
薄柏帶領軍隊進入弗吉尼亞州,一場偉大的戰爭即將來臨,他需要更多的士兵,所以,林肯給麥克萊倫發電報,要求他以最快的速度帶人前去增援薄柏。
但麥克萊倫照做了嗎?他沒有,他爭辯著,拖延時間甚至抗議。他給林肯發電報表明了態度,並召回了此前派遣出去的兵團,麥克萊倫想盡一切辦法讓薄柏得不到援軍。“讓薄柏先生自己脫離困境吧!”麥克萊倫輕蔑地說道。
甚至當麥克萊倫聽到南方軍的炮火聲後,他仍舊按兵不動,不讓自己的三萬部隊去增援薄柏。而南方軍的李將軍部隊已在奔牛戰場大勝薄柏的軍隊,駭人聽聞的屠殺使得北方軍再一次驚慌而逃。這次又重演了上次奔牛戰場的故事:戰敗後滿身是血的敗兵湧入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