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對於西點軍校的畢業生來說應該是輕而易舉的,因為軍隊正訓練著幾十萬新兵準備戰鬥。但實際上不是這樣,加雷納招募到了一群誌願者,格蘭特負責訓練他們,因為格蘭特是整個小鎮上唯一對軍事訓練略知一二的人。但是當他們槍筒上綁著鮮花要開赴戰場時,格蘭特卻站在路邊觀望著,因為他們選擇了另外一個人當他們上尉。
然後格蘭特寫了一封信給陸軍部,講明了自己的經曆,要求被任命當陸軍團長。這封信沒有回音。在他當了總統以後,人們在國防部的檔案裏找到了這封信。
最後,他在斯普林菲爾德的軍事調度辦公室得到了一個職位,幹著十五歲的小女孩都會做的事。他戴著軍帽整天忙活著,不停地抽著煙,在一張隻有三條腿、不得不靠在牆角尋求支撐的破椅子上抄寫著軍事命令。
後來一件完全料想不到的事發生了,這件事把他推上了成名之路。伊利諾斯第二十一誌願軍團演化成武裝暴民,他們藐視軍紀,咒罵軍官,把古德老上校從軍營趕了出去,發誓如果再看到他就要把他釘在蘋果樹上。
長官葉茨為此悶悶不樂。
他不重視格蘭特,但畢竟他是從西點軍校畢業的,因此這位長官逮住了這個機會。1861年6月陽光燦爛的一天,格蘭特來到斯普林菲爾德兵場,接管除他以外無人能勝任的團長一職。
他手拿一根棍棒,腰裏捆著一根紅絲帕——這就是他身上僅僅可見的權威標誌。
他沒有馬可騎,沒有官服可穿,也沒錢去買。滿是汗漬的帽子頂上都是洞,胳膊從他的破舊外套裏露了出來。
他的士兵立刻開始取笑他,有個人開始從他背後用拳打他,另一個人從這個拳擊者背後重重撲過來,使得他向前傾倒,撞上了格蘭特的背部。
格蘭特立即製止了他們的魯莽行為。如果有人違反命令就要被安排站一整天的崗。如果有人咒罵,就要被塞嘴巴。如果點名時全團的人都遲到,就要被罰餓二十四小時的肚子。這個曾在加勒那偷偷采購的人馴服了他們的暴動情緒,帶領他們參加了密蘇裏州的戰鬥。
在那以後,另一個好運也降臨到了他身上。當時陸軍部正給幾十個人頒發準將軍銜。西北部密蘇裏州派艾利胡·沃什伯恩到國會。沃什伯恩胸懷政治野心,他很想讓家鄉的人都知道他正身居要職。於是他去了陸軍部,要求給他家鄉的人頒發準將軍銜。這沒問題。但他是誰呢?那很簡單,在他推薦的人中隻有一個是西點軍校畢業的。
於是幾天以後格蘭特在一份《路易斯街報》上看到了這則令人驚喜的新聞,他成了準將。
他被派往伊利諾斯的開羅司令部,立刻著手準備戰事了。他將士兵裝上了船,朝俄亥俄出發,占領了肯塔基州的戰略要地帕迪尤卡。緊接著準備向田納西州進軍,進攻製約坎伯蘭郡河的多納爾遜堡。軍事專家如哈勒克說:“廢話,格蘭特,你簡直一派胡言。不能這麼做,那是企圖自取滅亡。”
一天下午,格蘭特毫不猶豫地這麼做了。奪取了城堡,抓獲一萬五千名俘虜。
格蘭特正在進攻時,他收到了南方軍遞給他的一張便條,請求暫停,協商有條件投降事宜。但是格蘭特言辭犀利地答複道:
“我唯一的條件就是你們無條件立刻投降。我立即要向你們發起衝鋒了。”
這張簡短的便條來自南方軍的西蒙·巴克納將軍。他在西點軍校就認識了山姆·格蘭特,在格蘭特被軍隊辭退以後還曾借錢給他付夥食費。考慮到這個,巴克納覺得格蘭特的言辭應該是個高級的玩笑。但是巴克納表示諒解,他投降了,那天整個下午他們都在一起敘舊。
多納爾遜堡的淪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挽救了除北部以外的肯塔基州,使得聯邦軍能在兩百英裏範圍內長驅直入,把南方軍從田納西州的大部分地區趕走了,切斷了他們的軍需補給,導致了納什維爾、密西西比河的哥倫比亞堡和直布羅陀堡的淪陷,大範圍地挫敗了南方軍隊。從緬因州到密西西比河到處都可以聽見教堂的鍾聲,看到篝火的狂舞。
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甚至在歐洲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的確是內戰的轉折點之一。
從那時起,格蘭特以“無條件投降”準將而聞名天下。“我馬上要向你們發起衝鋒了”成了北方軍的戰鬥口號。
最終,國家等來了一直在期待的偉大指揮者。國會授予他少將軍銜,任命他為西部田納西州軍事指揮官。很快他成了全民偶像。有一份報紙中提到他喜歡在作戰時抽煙,很快一萬多箱香煙給他運了過去。
但是就在這以後不到三周,格蘭特就因為一名上級指揮官的嫉妒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這讓他留下了憤怒的淚水。
他在西部地區的直接上司是哈勒克,福特上將曾稱他為“軍事低能兒”,林肯的海軍秘書基甸威爾斯非常了解哈勒克,他是這樣總結他的:
“哈勒克,什麼行動也沒有發起,什麼也沒有參加過,沒有提出過什麼建議,什麼也沒有計劃過,除了抽煙和亂插手,其他一無是處,毫無作為。”
但是哈勒克的自我評價挺好,他在西點軍校做過助理教授,在軍事策略、國際法和采礦方麵著過書,當過銀礦主管、鐵路道長,還是一名成功的律師,精通法語,翻譯過關於拿破侖的一部書。在他自己看來他就是著名學者亨利·維吉爾·哈勒克。
那麼誰又是格蘭特呢?一個不足為道,酗酒而不可信的軍隊上尉。當格蘭特攻擊多納爾遜堡前去見他的時候,哈勒克顯得很粗魯。他帶著憤怒和輕蔑的口氣提出了自己的軍事建議。現在當哈勒克不經意間還在路易斯插手的時候,格蘭特取得了大勝,贏得了國家的尊重,這讓哈勒克趕到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