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重用了給事中楊漣等人,至於老臣,盡管優容許多,不過皇帝不待見老臣的態度表現的很明顯。
上皇還在,皇帝還能忍耐,若果真上皇大行,老臣是個什麼德性,誰知道呢?
這樣子的流言四處都是,不過老臣們並不覺得自己應該退出朝堂,讓位年輕人,所以朝堂上新舊勢力的鬥爭加劇。
朱由校卻是輕鬆許多,盡這些人鬥爭歸鬥爭,隻要不耽擱正事兒,自己就能容忍,不觸及底線的鬥爭,卻正是上位者所需要的。
朝臣們太過團結,那麼他們的槍頭對準的肯定就是皇帝了,自己的日子就難過了。
所以還是讓他們相鬥算了!
朱由校盡管年紀不大,不過手段可不算稚嫩,老辣至極,不似少年人。
很多時候,大家似乎都覺得自己麵對的是個同齡人,而不是生氣勃勃的少年人。
好在這位也確實有些年輕人的激憤,比如說對待後金啊,朝鮮,倭國的問題上,皇帝表現出了年輕人的強硬來,絲毫不妥協,讓朝臣們也頭疼不已。
比如說派女將秦良玉出兵後金神馬的,簡直讓朝堂上的武將們噴出一口老血來。
盡管上皇也曾用過這位秦良玉,不過也沒有當今這麼激進啊!
直接地讓秦良玉統帥三軍,去踏平後金神馬的,總覺得急功近利了些,這讓老成持重的臣子們心中不愉。
楊廣自己也收集了不少關於皇帝的壞話,不過並沒有理會罷了,他最近忙著發明呢,呃,應該說是督促工匠們搞發明呢。
什麼什麼紡織機之類的,總歸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要為華夏留下足夠的技術支撐。
至於各種武器,炮、艦的研究,自然是秘密進行中,這種是機密中的機密,京郊的幾座大山幾乎快要掏空了,底下隱藏的就是大明最為重要的研發部門了。
當然,外地也有一些,河北啊,遼東這些地方也有,不過最大的還是在京郊。
紡織機折騰出來之後,商人們很快地就接受了這種新式物件兒,盡管朝廷還有什麼份子,不過仍舊是供不應求的局麵。
江南產棉甚多,當今卻是極有遠見地成立了所謂的棉局,專門負責棉類的銷售和生產。
這種引導成功地解決了產品滯銷的情況,引導商人的大加讚賞,當然,皇帝自己也賺的盆滿缽溢,名利雙收的感覺不要太好。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朱由校的皇帝做的有滋有味的,他的身邊多了一個機靈的太監,名喚魏忠賢。
當然,這是皇帝賜名。
魏忠賢的出現讓楊廣略微地關注了一下孫子,不過並沒有有什麼大動作,他相信如今的朱由校不是那種任由別人掌控的蠢貨。
既然他費心思弄了這個魏忠賢上來,那肯定是有什麼想法的。
朱由校縱容魏忠賢,他的勢力自然發展的很快,整個後宮不多久就成為他的天下了。
至於前朝,朱由校卻是沒有給他插手的機會,魏忠賢顯然已經野心勃勃了,有些自以為是的毛病了。
並不用朱由校找借口,他手底下的小太監借了由子,直接地頂了上來。
失勢的太監跟失勢的宮妃在後宮的日子簡直精彩。
魏忠賢很快地就病死了,當然,沒過多久,曾經的貴妃鄭氏苟延殘喘至今,也熬不下去了。
貴妃死了,這後宮算是徹底地讓朱由校放心了。
他的皇後張氏聰明精幹,秉性正派,朱由校很放心地就將清理幹淨的後宮交給了皇後料理。
天啟三年,皇後張氏懷孕,才十九歲,卻穩重深沉如同老狐狸的朱由校這次總算是露出了手足無措的模樣,似乎有了幾分少年人之態,讓人吃驚不已。
夫妻感情深厚,皇後有孕,朱由校自然歡喜,這一胎便是嫡子降生,大明有了下一代的繼承人,楊廣算是可以放心地離開了。
秦良玉果然不是蓋的,盡管作為女將,可是能被皇帝重用,自然是有其過人之處的,這位打仗勇猛,治軍嚴謹,朱由校器重她,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剛剛有那麼點子氣色的後金,這次幾乎是全軍覆滅,奴兒哈赤也如願以償地死了明軍手中,給了他兒子報仇的極好的理由!
消滅了後金之後,班師回朝的秦良玉被皇帝賜予“忠貞侯”的爵位,定居京師,不過她的兩個兒子仍舊領軍,頗受皇帝重視。
接到上皇病危的消息時,朱由校隻覺得天塌了同時,心裏似乎也有那麼一絲絲的輕鬆。
不過他很快地就壓下了心中的這絲絲異樣,趕去了密雲,希望能見上皇最後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