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傑明博士幫助費城全體市民順利地渡過了1793年的黃病熱;哥白尼的天文學理論被勒威耶實踐了,他將行星的具體位置推算了出來;還有好多優秀的婦女給軍隊建起了醫院和學校。總而言之,在美國,我們有數之不盡的傑出人才在為人類的福利竭力地付出著。
對於他們,我們應心存感謝和崇敬之情,他們中的所有人都為我們的前進指引著方向。恰恰是這樣一群優秀的人物,給人類的文明增添了一抹輝煌。
對於成功,有著不一樣的衡量尺牘。同別的民族比較起來,我們民族的價值觀,這裏麵包括對財富與成功的定義。人類有著活躍的思維,通常並不滿足於現狀。從孩提時代,撒克遜人就被教誨,任何事都要爭第一名;挪威人就是永不止步的騎手、鬥士以及自由主義者。我們可以從一首古代挪威民謠中了解到,這是一個執著地追求成功、不知疲倦的民族:
成功是最高的,
成功是最好的;
成功就在你的手裏,
成功就在你的腳下;
成功就是同好人競爭、和壞人作鬥。
親愛的上帝啊,
他們永遠不會閉上眼睛,
看啦,看啦,成功就在眼前!
我極端痛恨那些淺薄的人,他們要麼期望運用借貸的手段成為富翁,要麼夢想經由研究顱相學而有著經濟學家的智慧;要麼奢望不努力求學也可以成為智者,不做學徒也能夠變成師傅;要麼向人銷售虛假貨物;要麼賄賂官員以便爭取更多的選票。他們揚揚得意地覺得這就是所謂的成功,可是事實上,他們走上的卻是—條犯罪之路。他們的行為,和自殺沒有兩樣,是在墮落和將人類毀滅。我們經常自我吹噓,渴望一夜成名,卻沒有重視那些真正重要與優秀的東西。曾經米開朗琪羅對自己有這樣的評價:“當我明白一切對上帝的美好的寄托都是虛無縹緲的時候,我才開始意識到,事實上世上的全部希望都在於我們自己。隻有將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才是最可靠與安全的。”雖然我沒法確信任何一個讀者都支持我的看法,可是我猜想大部分人對我有關成功的第一準則都會認可——我們應該擯棄自我吹捧,誠懇地接受米開朗琪羅的教誨——“自信是最有價值、最讓人信服的”。
我們所有人都擁有某一與生俱來的才能,所以我們要好好去把它加以利用。即便人們不太會去親自做一切事情,比方說自己建造房子、自己打造錘子、自己烘製麵包,可是我覺得,對於力所能及的事,一個人至少要盡力而為。
可惜我們經常不大信任自己,喜歡引用別人說過的話,迷信古老、權威的事物,非常願意引進外來的宗教與法律。我們的法官通常不敢正麵麵對出現的新問題,卻寧願花費幾個月、又或是幾年的時間去找尋可以參照的先例。我們就是如此這般放棄獨立思考的機會與責任的。因而,我們無法去執行自己既定的計劃,也不了解該怎樣去執行,原因在於我們不能從自己的鞋底將歐洲或者亞洲的塵土拂去。這個世界仿佛生下來就是陳舊的,全社會都在親耳恭聽,所有人都是效仿者。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訣。你要相信,大自然安排了你存在的原因是:她要賦予你某種神聖的使命,因此你要努力工作,爭取能夠獲得成功。可這一定不是在誘使你急於求成,取得那些看起來耀眼無比、嘩眾取寵的績效,而是期望你可以努力工作,向正確方向發展。
善於用心地觀察生活是成功的第二大法寶。人和人之所以存在智力上的高低差異,僅僅是因為大家對事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樣而已,也可以說是對微小、十分細微、又或是極為細小的事物的鑒賞程度不一樣而已。當學者或者是作家為某種思想、一首詩歌苦思苦想的時候,他應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當中。在那裏,他會找到在其文學或者是思想領域裏從來沒有過的事物。他會覺得,孩子們那清脆悅耳的哨聲抑或是樹枝上麻雀的鳴叫,便是一首美妙絕倫的詩歌。
我們要善於去同世界交流,要善於去總結大自然變化趨勢與規律。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我們遵循這樣的啟示,我們就會明白,知識不單單是那些新的定理,那種單一、呆板而有邏輯的表達式,它還包括用心的觀察、睿智、道德敏感度還有正確的思想。
人和人間的差異程度在於感知力的不一樣。亞裏士多德、培根、康德的經典名言是哲學中的精髓,然而,這些被他們總結出的偉大名言,事實上是所有人都有過的體驗,僅僅是他們靈敏地感知到了這些道理。
如果你想成為某一團體中的領導者,那樣的話你就必須一直對生活持有一種敏銳的洞察力和樂觀的心態,去實現某種真正的生活,並非一味索取,而是易知足、精神愉悅、誌存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