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在即,時間緊迫,宋轔等人也馬不停蹄的忙碌起來。
自剪梅坡上回來,便開始分兵布陣。為防軍情泄露,此次決戰的相關事宜一律在私下裏秘密進行,為做到出其不意,一擊製敵,宋轔特意下了嚴令,令參與此次決戰的將領一定要嚴守機密,不得泄漏半句,違令者殺無赦。
宋轔治軍嚴明,向來賞罰分明,他說要斬,別人就是再怎麼求情也沒用處。相處兩年,眾將官都知道他的脾氣,因此隻要是宋轔下的命令,絕沒有一個人敢違抗。
召集眾將,在司馬鴻的都督府裏議事。
眾人圍坐一處,商議如何攻破敵營,捉拿馮魁。幾經議論,終於決定由宋轔帶領五萬精兵,攻打叛軍的主力,直取馮魁的帥營,和馬元裏應外合,夾擊馮魁。而聶鵬程、司馬鴻等人,則分做兩路,由兩翼包抄,待宋轔將叛軍誘出敵營之後,便與其成合圍之勢,將叛軍圍困於狐子嶺下的山坳裏。到時馬元自會派兵截斷馮魁的後路,叛軍前後被圍,隻能困守凹地,至於接下來勝敗與否,就要看雙方這場惡戰的結果了。
早在剪梅坡時,宋轔就與馬元約定,他們攻營時會以火燒叛軍的屯糧之地為號,讓他們三日之後,立秋時分,隻管看著營中的動靜,一旦看見屯糧之地被燒,南方響起喊殺之聲,便是東離的將士們,開始攻打叛軍了。
馬元對此計大為激賞,以燒糧為號,先亂其軍心,再大舉進攻,無疑為這場戰事多添了三分勝算。他欣然應允,說隻要宋轔他們這邊的戰鼓敲響,他就即刻發兵,斷了馮魁的後路。並答應回去之後,會暗中拉攏他過去的部屬,爭取讓他們全部投誠,這樣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損傷,連取勝的機率也大了許多。
宋轔怕馬元此舉動作太大,萬一走漏了消息,會驚動馮魁。因此一再囑咐他千萬仔細,一定要挑信得過的再去說服,那些沒有把握的,平日裏就像牆頭草似的,性子搖擺不定的將領,還是不要輕易冒險,急著去勸降他們。這些人若真的有心歸降,就算萬不得以打了起來,在戰場上也有的是機會棄暗投明。
馬元覺得有理,也就沒有多做堅持,他聽了宋轔的建議,回營後隻挑了幾個心腹下屬略略將歸降一事透漏幾句,好在馬元在軍中威望極高,下屬們對他說的話一向十分信服,在知道了蕭玉成之事的真相後,再無一人提出異議,全都義憤填膺,要捉拿馮魁,給蕭將軍報仇。
馬元大喜過望,連忙安撫眾將,讓他們暫且忍耐一時,萬不要輕舉妄動,隻等三日之後,再與那馮魁算一筆總帳。
安頓好營中事務,馬元便派人給宋轔送信,信上隻寫了八個大字: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宋轔收到信後,心頭大石頓時放下一大半。馬元那裏已然全都安排好了,隻等著他們起兵攻營。宋轔又與營中眾將將攻打叛軍一事的具體細節商議妥當,什麼地方用步兵衝殺,什麼地方用騎兵疾襲,隨行帶多少火炮和投石機等等,又像過篩子似的,仔細過了一遍,生怕遺漏下什麼,壞了他們的大事。
諸事齊備,隻有放火燒屯糧的人還難以決定,這個人至關重要,可以說此戰的成敗都係於他一身,眾人一時犯難,不知該派誰去,才能擔此大任。
阮雲卿這半天都悶聲無語,他心裏暗自盤算,直到有了十足把握,才站起身來毛遂自薦:“末將不才,願領下軍令,去叛軍營中,放火燒糧。”
眾將聞言都是一愣,他們瞧著這個才剛十四五歲的少年,目光猶疑不定,有人竊竊私語,有人嗤笑出聲,更有人當麵斥道:“這是打仗,不是小孩子過家家,小娃兒還是回家涼快去罷!”
阮雲卿隻是一笑,也不著惱,隻躬身求宋轔道:“末將願立下軍令狀,若是沒有燒了叛軍的屯糧之地,誤了殿下的大事,任憑軍法處置。”
其餘人等還沒有搭話,宋轔就已經一口回絕,“不行!”
軍中的屯糧之地,一定會派重兵把守,糧草是一個軍隊的命脈,絕不能有半點閃失,無論敵我,都會對此地極為重視,把守屯糧之地的守將向來都會選取軍中最為優良的人馬,極難對付,宋轔又哪會讓阮雲卿去冒險。
“你還要隨我一起去攻打帥營,燒糧之事我自會派別人前去。”宋轔瞬間沉了臉色,他話語堅定,不容人有絲毫質疑,冷冷說了一遍,目光一直盯著擱於桌案上的沙盤,不肯看阮雲卿一眼。
剛剛那些出言嘲笑的人不由更是得意,幾句酸話說出口來,連聲說阮雲卿自不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