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新軍(2 / 2)

張漢卿親自編寫“衛隊旅軍訓”、“士兵問答十二條”印發到各營、連、排;貼到兵舍、講堂內,作為早晚點名時必須進行的教育課目。“衛隊旅軍訓”全文如下:

“我民族受強鄰之壓迫,危在目前。凡我衛隊軍官、士、兵、夫等,務本旅長意旨,犧牲一切,努力工作,以互助之精神,精誠團結,服從命令,共赴國難。”

士兵問答12條:

問:我們的父母是什麼人?答:是老百姓。

問:我們的兄弟、姐妹、親戚是什麼人?答:是老百姓。

問:我們穿的衣服是從哪裏來的?答:是從老百姓那裏來的。

問:我們吃的糧食是從哪裏來的?答:是從老百姓那裏來的。

問,我們原來是什麼人?答:也是老百姓。

問:我們和老百姓有這樣的關係,應當怎樣對待老百姓?答:應當愛護他們,幫助他們,保護他們,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問:敵強我弱怎麼辦?答:狹路相逢勇者勝。

問:槍林彈雨怎麼辦?答:為國犧牲死亦坦然,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

在那個時候,對軍隊教育還談不到什麼主義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士兵問答”,也還是別開生麵的。若不是新軍理解能力稍差點,張漢卿還想提前搞個“三項紀律八項注意”來。

就這樣,還是引起很多人的腹誹。不少奉軍元老對於少帥的新式訓兵法深感疑惑,在他們認為,軍人的天職就是提槍打仗,花費精力時間去學寫字畫畫做什麼勁?難道你字寫好了,多認幾個字了,敵人就被你嚇跑了?

軍事能力和政治素質的提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對衛隊旅的變革,很為當時一般軍閥所譏笑。即使奉軍內部,亦褒貶不一。以湯玉麟為首的頑固派當然在明麵上對少帥的整軍有所顧忌,但是對任參謀長的郭鬆齡,他還沒放在眼裏。對郭的這種思想動員與訓練模式,湯玉麟曾經諷刺地說:“郭鬼子盡出洋相。”

他們對於《衛隊旅軍訓》的說法也不以為然:什麼強鄰之壓迫,指的不就是日本嗎?現在奉係與奉天日軍的關係尚可,沒事可不要引起什麼妖蛾子來哦!

奉天日軍不是沒有動靜。以小鬼子對東北的滲透程度,對張漢卿在衛隊旅裏搞的這一套不是沒有耳聞。日本國駐奉天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也曾半真半假地表達對少帥所謂“強鄰壓迫”之說的探究,而張漢卿則一邊大談奉日友好,一邊表示,此“強鄰”非指日本。

但土肥不死心,他直接問道:“在中國,應該沒有比日本更近的鄰居了。”

張漢卿回答:“天涯若比鄰,有合作之心,雖遠必近;有取惡之心,雖近必遠。最近英國在藏緬中國一側又不安份,但我中央因鞭長莫及,故有此說。”土肥無可奈何。

一部分政工幹部逐漸嶄露頭角,從副職軍官慢慢轉了正,正式步入衛隊旅指揮體係內;另一部分則在以少帥為主的政策綱領吸引下,從幹部轉為政工教員,開始培養新人,從而奠定了未來少帥未來的政治班底。

思想境界的不同決定了素質高下。在郭鬆齡的幫助下,少帥將有機會從幫派林立的老奉軍內部有機會培養自己的人馬來,在這一點上,張作霖基本沒什麼意見並樂見其成----接班人的嫡係,其實也是自己的嫡係啊。

但是誰都沒想到這批“學生軍官”的能量未來竟有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