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完勝(1 / 2)

在“府院之爭”中落下風,無法,黎元洪引故舊、長江巡閱使兼安徽督軍張勳入京斡旋。張勳率其“辮子軍”於6月14日進京“調停”,其實另有打算。在黎段之爭中已退居天津的段祺瑞對張勳進京自然是求之不得,可憐黎元洪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來了救星卻沒想到是災星。入京後,張勳便解散國會,將黎元洪趕入使館區,推選馮國璋做總統。

馮國璋做了總統後,曾表示尊重責任內閣製,對於段用人行政和決策的決定都不幹涉,段對馮在態度上也比對黎時好得多。可是他們是兩個實力派,馮國璋頗有心機,且不同於黎元洪的是他在北洋軍係中有地位,有兵權,還有長江三督為後盾,因此當然不願意做一個和黎元洪一樣的受氣總統;段祺瑞則剛愎自用,決不肯放棄半點權力,因此兩人的爭執,一樣尖銳化。

爭執的第一遭,是軍權,這也是曆來總統、總理間的爭執焦點。馮國璋就任不久,就想恢複“大元帥陸海軍統率辦事處”,段當然不肯同意。段在國務院設立了“參陸辦公處”,以取代袁世凱時代的“統率辦事處”。馮要過問全國大事,不願做有名無實、像個泥塑的大總統,段在這一方麵總算讓了步,每天派一位官員向總統報告政情。

可是,總統、總理之爭,不是表麵的,或是一件事情上讓一點步就可以和緩,於是權力之爭使這兩位北洋巨頭,裂痕愈來愈大。馮、段兩人的暗鬥,就是北洋派直係和皖係的鬥爭開始。由於段廢除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拒不恢複國會,孫中山在廣州發起護法戰爭,在中國形成了南北對峙。北京政府中段祺瑞的皖係狂叫武力統一,而大總統馮國璋的直係力主停戰議和,直皖兩派鬥爭日趨尖銳。這兩係在軍事上各有力量,各有地盤,可是他們也各有弱點:直係占有長江三省地盤,然而湖北、江西和江蘇不相聯結,並且因為地形分散而力量不集中,尤其是江蘇更是處於皖係勢力的三麵包圍中。至於馮國璋自己身居北京,也是在皖係勢力範圍內。不過,皖係軍人紙上談兵的多,肯打硬仗的少,而且在用兵西南時,必須越過長江,要經過直係的地盤,直係地區雖然分散,卻是皖係用兵西南必經的孔道,所以段在征南軍事上必須要取得馮的支持。

段平時稱馮為“四哥”,可是麵對權利,這兩兄弟爭得更厲害!段與黎是水火相鬥,他們卻是真刀真槍!段的霸道與跋扈逼得馮國璋走投無路,於是自帶了一旅精兵,22箱子彈,以巡視南方戰場為名,沿津浦線南下,直奔南京老巢去了。段卻派心腹段芝貴在安徽半途截住了大總統,馮大總統不可能看不到圍在火車周圍的荷槍士兵,隻好眼望近在咫尺的南京恨在心頭不敢言聲,乖乖的回到北京,從此徹底放權給段祺瑞。

不曾想,張勳這位忠於皇室的“辮子軍”首領,在6 月份又搞了一出複辟的鬧劇。為了取得最大化的支持,張勳也盯上了失勢但還有實力的馮德麟,突然電召馮德麟進京。馮德麟正愁無法擺脫張作霖緊逼的大手,也是一時豬油蒙了心,竟然願以身家性命賭了一把。在他看來,張勳複辟成功,不愁加封進爵,榮歸東北,取張作霖而代之。到那時,封侯入相當不在話下,何懼張作霖一盛天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