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總長曹汝霖建議發行金幣券2。4億元,向朝鮮銀行借款8000萬元作為三分之一的準備金。金幣券代表的貨幣是二分之一美金,成立幣製局為發行金幣券的監督機關,另設貿易公司經營發行及國際彙兌業務。段采納了這個建議,擬就發行金幣券條例,請馮國璋公布施行。而馮又一次拒絕蓋印。
但馮總統終於在8月9日召集各部總長和中交兩行負責人在公府舉行會議,討論發行金幣券問題。曹汝霖在會議上報告,他說發行金幣券是改革幣製,是采行金本位的準備步驟。8月10日馮以總統名義公布製定金幣券條例,及幣製局官例。
西方國家對北京政府這項措施表示反對。他們認為中國改革幣製應該先向五國銀行團商量,不應該單獨行事,這是違反西方共同利益的,所以聯合對中國抗議。這時由於歐戰已接近尾聲,列強開始又對中國注意,不像歐戰緊急期間那麼放鬆,因此他們不能容忍日本政府和段祺瑞政府的各種勾結,仍想透過五國銀行團對中國加以控製,這樣也阻止了日本對華借款的壟斷權。
日本政府鑒於西方國家的強大壓力,所以也不願過分招致西方國家的惡感,因此召回了留在中國的首相私人代表西原,同時對於金幣借款一事也暫不考慮。
沒錢,自然就不能打仗,因為士兵是要餉的。各路諸侯為利益分配搞了個烏煙瘴氣,卻對南下沒有任何決議,隻有奉係,空手入白刃,撈到在軍閥混戰中至關重要的裝備,占了大便宜。
為消除因陸建章死於奉軍駐津司令部而招致的直係人馬的質疑,擔任調查組組長的張作相也不失時機地公布了整個事件的調查結果:“是徐樹錚先同楊宇霆在冒領奉軍軍餉一事上相互勾結,而後又利用楊的輕信,在奉軍司令部暗殺陸建章,意圖將禍水東移奉係。整個事件,不但遠在東北的張作霖不知情,連同夥的楊宇霆也被蒙在鼓裏。徐樹錚雖然名義上為奉軍副總司令,但張作霖這個總司令卻無法約束住他。”言下之意自然是要撇清奉軍與這件事情的關係。
與此同時,張作霖也在迅速地調查張漢卿拋出的那個炸彈,這使得張漢卿的“奉情局”開始名揚東北,也奠定了這個部門在張作霖心中的地位。這正是當初讓張作霖火冒三丈的一則消息:徐樹錚冒領奉軍戰款中飽私囊,與楊宇霆密謀另立山頭。
原來,從3月25日段祺瑞第三次組閣起,徐樹錚一共代領到奉軍軍費550萬元,但奉軍隻實收到180餘萬元。他再進一步查問,發現徐樹錚為了擴充實力,夥同奉軍參謀長楊宇霆在洛陽、信陽等地成立了4個旅的軍隊。這些錢都用在編練參戰軍和組織新國會的選舉上,原來徐竟玩弄“假報銷”!
張作霖自入關後,與各方接觸中,聽到的盡是徐樹錚如何跋扈,如何猖狂,挾段祺瑞以淩欺北洋各軍。因此心中對徐樹錚已懷不滿。在得知他竟擅把奉軍軍費移作別用,欺人欺到自己頭上,怎不光火?隻是因為要假手除去陸建章的事情為第一要務,這則消息一直隱忍再三,現在是放手一博的時候了。因此他不待和北京政府磋商,立即下令解除徐樹錚的奉軍副司令職務,並且要找徐算帳。
段祺瑞聽說張作霖翻臉,生怕鬧出別的麻煩,趕快叫徐樹錚去見張謝罪,並且承認在短期內歸還這筆款子。為安慰張作霖,8月24日,北京發表委任狀,張作霖麾下張景惠為奉軍新編的16師師長。
同年在皖係操縱下的“安福國會”以絕對優勢選舉出徐世昌為大總統,是為北洋第3任總統。
這麼一個調查結果,完全把責任推給了徐樹錚。徐樹錚既有錯在先,要在軍費一事上向張作霖認錯,在暗殺陸建章之事上便不得已背了黑鍋;張作霖並充分運用其演戲天賦,盛怒之下要槍斃楊宇霆。自然奉軍將領們要紛紛勸的,張漢卿雖然與楊宇霆關係不佳,卻素來欣賞楊之才能,以人才難得,極力勸阻。張作霖本來就視楊宇霆為諸葛、“智囊”,自然要將這個天大人情送給乃子。
楊宇霆深謝少帥搭手之恩,卻感覺無顏麵對張作霖,遂在北京(安定門內淨土寺胡同)賦閑,生活由京津巨商李景明供給。
於是,張作霖這一次出關,既得了實缺,又得了實力,為各派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