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呼倫貝爾頭籌(2 / 2)

孫烈臣以黑龍江29師萬福麟部沿北滿鐵路西北向由齊齊哈爾進擊紮蘭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後,繼續西行至牙克石,與首先反應過來在海拉爾河的呼倫貝爾特別區部隊騎兵第18旅激戰。萬福麟部並不戀戰,除一部阻擊外,大部向西奪路急進,直逼海拉爾。18旅目的本為騷擾並滯後奉軍的進攻,被萬部猛烈火力逼退到河北岸後,不知虛實,不敢過份緊逼,與奉軍殿後部隊隔河相峙。

吉林保安司令部30師於珍部以奇兵從平齊鐵路經白城下車北進烏蘭浩特,後連夜急襲阿爾山。夜幕中隻見鋼鐵巨龍在洮水河岸急速翻騰,清澈的河水涓涓的流聲被人員喘息和腳步聲所掩蓋。淩晨,阿爾山駐軍一個團睡眼惺惺地在營地被繳械。

拿下阿爾山後,完全切斷了興安盟南北的聯係,使整個通遼在西、東、北三個方向完成被包圍。

以湯玉麟新軍從阜新進入通遼地界,占領奈曼旗,後向北急進,相繼拿下西遼河和新開河,圍困開魯,以切斷通遼駐軍西退路線。通遼本無多少駐軍,退路被阻,守軍很快投降。

3天之後,奉軍占領遼源、興安嶺兩地主要城市,而黑龍江督軍府部隊前鋒已兵臨海拉爾城下。

奉軍在呼倫貝爾、興安盟的軍事行動,很快驚動了蘇俄政府。蘇俄繼承沙俄在呼倫貝爾的利益,當然不肯坐視奉軍占領呼市,俄駐呼倫貝爾商務全權代表巴羅德洛夫奉命抗議奉軍行動。

海拉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雄踞海拉爾河上,南方不遠處接輝河和伊敏河交彙處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北岸是海拉爾河與其支流圈成的陳巴爾虎旗。兩個城市南北拱衛,有肥沃的土地可供開墾,擁有廣闊的戰略縱深。溯流而下不遠是中蘇邊境分界嶺額爾古納河畔的最大城市滿洲裏。滿洲裏西臨外蒙古,北毗鄰蘇俄,同時也是北滿鐵路西麵的。而海拉爾連通東西,是滿洲裏的大後方。

關外軍總指揮部設在伊敏河與海拉爾河交叉口,巴羅德洛夫站在河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對岸數不清的中國軍人和戰馬雄赳赳氣昂昂一隊一隊向城東方向集結,他暗暗咋舌:奉軍看來此次是傾了全力、誌在必得了----沒想到東北新政後軍人的進步如此明顯,一改印象中奉軍應該是一身匪氣、行軍雜亂無章的樣子!

越河而過的一個哨兵發現了這個俄國人,一聲令下,數支黑洞洞的槍口立即對準了他。曾為陸軍少校的巴羅德洛夫,立刻發現這些軍人手中拿的竟是清一色日本最新仿1912年式標準毛瑟步槍,其做工之精良,要超出俄國所用之俄版步槍好許。即使是那樣粗糙的俄版步槍,在蘇俄軍中也隻裝備了一半而已!

蘇俄代表壓住心頭的震驚,用流利的漢語說明了來意,並要求會見奉軍的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