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後來人民黨奉為圭臬的、也被稱為張漢卿軍事思想的軍事著作《奉軍建軍綱要》主要吸收了毛偉人終其一生的一係列的成果,也借鑒了國民黨成形的製度,分為:
1。 軍隊實行“三三製”原則。這是借鑒了由毛偉人著名的“三灣改編”得來的靈感,畢竟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嘛。改編後,奉軍以師級為建製,師下轄3個步兵旅及師屬炮兵團、騎兵團、工兵營、偵察營、特務連,使整編師總人數達到3萬。
2。 三項紀律八項注意。主要強調奉軍是東北人民的軍隊,保家衛國是軍人的職責。既初步解決了軍人們“為誰打仗”的疑問,也豎立了軍人在社會上的正麵形象。
3。 軍人無條件服從於政治的原則----這條後來演變為“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後來張漢卿更簡化為“堅持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
4。 設立奉軍總司令部,下轄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輜重兵部(後改總後勤部)及總裝備部。完善“軍令”與“訓令”製度,全部奉軍受其節製。張作霖為總司令,吳俊升、孫烈臣為副司令,張作相為總參謀長,張漢卿為副總參謀長。
5。 建立一支東北海軍,直接受總司令部領導。黑龍江原有1911年北京政府派遣的“江亨”、“利捷”、“利綏”、“利川”等艦在彼警戒,本來是為防範俄國革命後在遠東地區中俄邊境所造成的混亂,張作霖統一東北後全部接收,整合原奉天江防艦隊,成立“東北江防艦隊”,首任艦隊司令員由張漢卿兼任。
6。 建立一支東北空軍,直接受總司令部領導。首任空軍司令員由奉軍副總司令孫烈臣兼任(曆史上也是如此)。
7。 改革督軍製度,督軍不再兼理民政(民政交由省長),而專署本省招兵、後勤、訓練、保安之責。如無總司令部調令,督軍無權調動軍隊。此條極類似於後世的七大軍區司令權責,控製軍隊的良策啊!在不久後更率先在全國裁撤督軍製度,改為各省保安司令部。
8。 改東北講武堂為“奉天軍事指揮學校”,簡稱“奉天軍校”,重點在培養團營級及以上高級軍官,各部軍官每半年輪訓一次。各團設教導隊,以培養中、下級軍官。
9。 為培養軍事人才,大規模招考青年學生,成立教育機構。即著手籌備招生、延聘教員等一切事宜,並決定在東北招考初中畢業以上或具有同等學曆的青年1000人,成立軍官候補入伍生隊,附設在奉天省城後塔“奉天軍官候補軍校”院內,學期六個月。通過考試後,全體轉入“奉天軍事指揮學校”再接受教育。嚐到衛隊旅改革甜頭的張漢卿決心繼續加大力量培養識字的軍官來逐漸替代老式的軍人。
在俄國爆發了著名的“二月革命”後,張漢卿不失時機地提出了在東北建立中國人民黨的想法,其目的,一是管理及改編國民黨在東北活動的地下組織與黨員,二是搶先提出收攏有共產主義傾向的進步知識分子----這些文化人的能量是無窮的,也是最有遠見卓識和影響力的人才,曆史上也快要建共*黨了----雖然張漢卿在後世目睹的貪官汙吏數不勝數,但在建黨之初,共*黨還是非常有吸引力、有純潔理想的。將來萬一人民黨與共*黨有了爭執,他怎能像後來的國民黨那樣大開殺戒呢?唯有先扼殺在搖籃裏了。三是黨團政治是國際發展的潮流,讓東北的勢力堂而皇之地介入民國政府,為將來入主關內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