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西北望,射天狼(下)(2 / 2)

淩晨,他帕特務摸掉了兩個哨兵,然後指揮所部包圍了馬軍營部。

一個隱藏的哨兵首先發現了異樣。他親眼目睹了麵前不到百米處的血腥,接著有數不清的軍人向已方衝過來。多年未動刀兵,兵馬早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乍逢此場麵,下意識的恐懼讓他驚呆了。然而他此時卻做了一件在奉軍看來是極端錯誤的舉動。他幾乎是條件反射般地大叫:“敵襲!”一邊跳起來向後跑。

這一聲使馬軍炸了營,也讓這個敬業的哨兵丟失了性命。

趙鳴皋見已無奇襲之效,果斷命令全營衝擊。馬軍剛從夢中醒來,衣不附體,將兵不分,毫無抵抗能力。他們本來人就少(馬軍的營還是滿清舊製,人數不足250人),又被打個措手不及,不出片刻便全軍覆沒了。

趙鳴皋以一連收拾降兵,主力並不停留,沿河直下,竟沒遇多少阻礙,經過四個小時的急行軍,於正午時分抵達涼州城北二十裏的羊角渡。

“安西軍”右路抵達涼州城下,西寧馬麒也感到大難當頭,一麵請求督軍張廣建動員全省一切力量,積極準備作戰;一麵電諭“寧海軍”各部北上涼州,協助馬廷勷做好防衛布置。本來此二馬之間有爭奪權利的矛盾,但迫於當前情勢的危急,不得不同力合作。派馬師融赴寧夏聯絡馬福祥及馬鴻逵、馬鴻賓,相約互為支持,一致拒張。此外,還假托青海蒙古族、藏族王公千百戶的名義,電請中央阻止張漢卿入青。同時,還強迫全青海各界群眾舉行拒張大會,遊行示威,虛張聲勢。

此時馬福祥叔侄已自顧不暇。

“安西軍”壓境,寧夏護軍使馬福祥如坐針氈,認為他家數十年的基業,將有被覆滅的危險,遂急召子侄輩馬鴻逵、馬鴻賓等商討戰事。

寧夏拒張兵力實況及其防禦布置:馬鴻賓所部第35旅(由原5個營組成)、馬鴻逵所部第5混成旅,原有3個步兵團、2個騎兵團、1個特務營、1個教導團、1個炮兵營、1個工兵營。馬鴻逵另以拒張為名,勒令各縣征兵,還增編2個警備大隊(相當於團),隸屬於區保安處,由馬福壽(馬鴻逵的伯父)任銀川警備司令。寧夏護軍使馬福祥兼總指揮,兵力共22000餘人。

寧夏城垣銀川西距賀蘭山,東距黃河,均約30裏。縱展平原,近郊四周,多有堡寨;城西臨唐徠渠,城東複連漢延、惠農兩渠。寧夏守軍利用上述地形和堡寨,構成郊區防禦陣地。城以南經王宏堡、陽和堡、大壩堡、廣武城、石空堡至中衛縣,計有360裏;城以北經過謝家堡、李剛堡、平羅縣、黃渠橋、石嘴子至磴口縣,計有220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