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兵團的三個地區,張漢卿進行了《反國家分裂法》和被稱為現代社會三大法係的《刑法》、《民法》、《行政訴訟法》的第一次嚐試,明確規定:任何從事國家分裂和挑唆民族不和的各族人群都適合於死刑,各民族在公私事務上的權利和義務是相同的。在行政上,積極探索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但不是因為本省有少數民族,就要劃其為自治區,像新疆自治省的“自治”,不是因為維吾爾族人群多,而是因為這個省內有維吾爾族自治州、回族自治縣等數量較多的緣故。
不管怎麼說,人民黨通過培養出民族幹部,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開展土地改革、和宗教製度的民主改革等一係列社會改革和大力建設新疆,基本消除了新疆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促進了新疆地區的發展,基本清除了“jiangdu”的土壤。
張漢卿入疆後一個在民族史上流傳甚廣的作用是確立了“維吾爾”這個叫法,要知道,在此之前,漢語音的“維吾爾”有“畏兀兒”和“威武爾”等譯法。前者其族人認為含貶義,後者被別族認為是有自大之意,於是少帥定了個中性的“維吾爾”,曆史書上才正式有這個民族的出現。
為了表達自己對各民族一家的重視,張漢卿身體力行,他在維吾爾族人民最古老的傳統節日“諾魯孜節”之際,來到號稱“東西南北一樞紐,自古重鎮鎖咽喉”的達板城,和當地居民一道過節。傳統的“安西萊甫”後,他預祝達板城的同胞們在新的一年裏平安幸福、人丁興旺、五穀豐登。
晚宴後,篝火旁,盛裝的維族姑娘與小夥們載歌載舞。少帥的多才多藝是出了名的,他號稱“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名號也絕浪得虛名。在先後與幾位漂亮的維族姑娘歡舞之後,便有美女為他演唱了一首吐魯番民歌《達板城的姑娘》:
“我的梨兒撒落在地,你願不願意為我拾起?想要吻你我卻不夠高,你可願為我彎下腰……”
整首歌充溢著委婉和遲疑,最後以遠離達阪城的阿拉木罕而遺憾結局。詞曲有一些悲戚,一想起英俊的少帥將會像逝去的青春一樣不回來,美麗的少女心中的悵然是無法言喻的。人們為女孩的淒惋所感染,歡快的氣氛漸漸消失了。
張漢卿是何等樣人,他即興演唱了一首他“即席修改填詞並譜曲”的小調《達板城的姑娘》:
“達阪城的石路硬又硬啦,西瓜大又甜呀。達阪城的姑娘辮子長啊,兩個眼睛真漂亮。你要想嫁人,不要嫁給別人,一定要嫁給我。帶著你的嫁妝,帶著你的伴娘,坐著那馬車來。”
張漢卿唱這首歌除了自己在大學團學會時排練過這個歌舞,純屬於輕車熟路。不成想,少帥即興創作的這首漢化歌曲的轟動效應遠超出其在詩詞上的成就,很快就唱響國內外,成為世界各地人民都喜愛的經典名曲。《達阪城的姑娘》這首歌曲在全世界傳開後,人們都知道新疆有個達阪城,達阪城裏有漂亮的姑娘。以至於後來學界對於到底有沒有“達阪城的姑娘”,如果有那誰又是真正的“達阪城的姑娘”爭論長達三十年!這都是“多藝”的少帥所始料不及的。
不但如此,不久後還衍生了這樣一個精彩故事:吐魯番國王紮拉來提為了生一位王子,要將四王妃萊麗生下的公主從火焰山“推下去”。王妃用珠寶買通了行刑官,將女兒放在了火焰山下的路旁,自己跳下懸崖。民間藝人達瓦孜阿不都拉撿到了這個女孩,取名康巴爾罕。回到家鄉達阪城時,彩霞漫天,又稱她為“達阪城姑娘”。康巴爾罕18歲後,能歌善舞,名聲大振。在吐魯番城裏,宰相為了取悅國王,將達阪城的戲班子請來為國王演出,達阪城姑娘康巴爾罕的演唱使國王大為賞識,並從康巴爾罕的身上看到了當年四王妃萊麗的影子。宰相看出國王的“心事”,自作主張,要將康巴爾罕弄到宮中,遭到了阿不都拉等人的反抗。宰相派兵抓住了阿不都拉,並貼出告示:達阪城姑娘如不來自首,阿不都拉就要被處死。為救義父,康巴爾罕毅然到王宮投案。當國王得知要處死的人是自己女兒時,下達了停止用刑的命令。
不用說,少帥的無心插柳,倒成就了漢維民族團結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