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蘭州的張漢卿表示不可容忍,他用全國通電的方式拋出一個炸彈,狠狠砸向日本駐華總領事小幡,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日方任何的借口不足以成為傷害東北聯省自治政府主權的理由。我們從來也沒有承認日本有所謂的‘滿蒙’利益。現在蒙古已經徹底成為中華民國的一個省,長春以北至黑龍江全境是東北聯省自治政府不可覬覦的後方,日方任何政治上的、經濟上的、軍事上的、以及文化上的進入都必須得到東北聯省自治政府的允許。我們在此也表明態度:日軍的任何非法進入該地域,發生一切後果自負。任何日本軍人的持械進入,都會被視為對東北聯省自治政府的公然挑釁。
二、關東州的存在是清政府積貧積弱造成的,我們並不否認它的正式存在,也決定維持關東州現狀。但是日方也不可以在之外的地方滋事生非。日本的僑民需在自治政府管轄下造冊登記,以便於管理和照顧。對於非名籍上的日本民眾,在東北的任何不利事件,政府概不負責任。
三、對所謂南滿鐵路,日軍須嚴格遵守條約所定之內容,全部撤除鐵路護衛軍隊,交由奉軍人守護。對沿途各站所護衛士兵,當嚴格約束,以不騷擾地方為要務。
四、對華新銀行團問題,南滿鐵路及其支線與所屬礦產及吉林----會寧、鄭家屯----洮南、開原----吉林、吉林----長春、長春----洮南、新民屯----奉天、四平街----鄭家屯等鐵路之貸款均需在新銀行團業餘範圍之內。日方如果拒絕對華新銀行團進入東北,我們將考慮興建一條與南滿鐵路平齊的鐵路,並拒絕日本在現有基礎上的任何增加的廠礦資金增投或新投入。
五、對熱河、察哈爾、蒙古及興安河等關外地方,日方能否投資,由自治政府決定開放進度,但是絕不允許武裝人員進入,否則同樣視為對中國主權的侵犯,奉軍隊同樣不保證其安全。”
除此之外,張漢卿還向張作霖發密電,詳細討論了時局的發展和奉軍的應對措施。《奉天時報》全文刊登了張漢卿的“關於東北駐日問題的五點要求”,並洋洋灑灑附了上萬字的長評,以“楚雖三人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收尾。同日張作霖以東北聯省自治政府主席的名義向日本駐華總領事小幡作了外交照會。當日下午,人民黨在奉天省城發動了上十萬名群眾遊行以示聲援。
1919年4月12日正式成立的關東廳和關東軍司令部目的僅僅是使在滿洲的日本駐軍看上去更合法化,然而當時關東軍的任務充其量也隻是防衛“關東州”和保護南滿洲鐵道(滿鐵,從旅順到長春)。原先計劃鐵路每公裏要布置15個士兵,共計14419名。雖然如此,漸漸地關東軍所作所為也和國內政府“不幹涉中國內政,隻維護海外已有的權益”的政治方針(至少上表麵這麼說,但關東軍幹得更露骨)所背道而馳。因而最終局勢不為日本國內所控製,關東軍獨斷的行動加快了日本在中國挑起戰爭的步伐。雖然觀察家們認為中日之間必有一戰,但關東軍過早點著了導火線。
當是時,日本尚未在日俄戰爭所帶來的經濟衰退的陰影裏完全擺脫,既沒有財力物力也沒有膽量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國際輿論也不允許。日本關東軍所為,一半是由於少數狂熱的好戰分子所指使,另一方麵則是由掌控日本經濟的大財閥所鼓動。
日本兵前進的每一個腳步,都會給各財閥們帶來數不盡的財富。日本在東北的各個株式會社在日本控製下的各個行業伸出觸角,無數日本亟需或匱乏的原材料滾滾輸向本土,特別是號稱工業生命的鋼鐵和煤炭及其它戰略物資。日本關東軍也在不斷試探中國政府的底線,以期獲得更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