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一將難求之蔣柏裏(二)(1 / 2)

在日本老一輩人中提起這位蔣方震(蔣柏裏字方震)將軍,他的名氣比在中國還大。日本人記得他的《國防論》,他的抗日戰略理論----八年血戰之後,看蔣柏裏將軍的抗戰理論,日軍恰似按照將軍的指揮,老老實實的自東向西,前進到湖南,而後陷入中國泥沼式的持久戰中不能自拔,直到戰敗。

他也是一個日本陸軍曆史上極為尷尬的人物。他畢業獲獎的場麵頗為傳奇,因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宣布畢業生的名次是從前向後的,念的第一個名字就是“將方震”。

當時九期步兵科畢業生有日本人三百餘人,中國留學生四名。就這樣,第一名,被中國留學生蔣方震,就是蔣柏裏拿了,天皇的賜刀當然也歸中國了。日本士官學校感到麵子上難以忍受,誰知接著宣布第二名,還是中國人,這位第二名就是後來從雲南起兵反袁的風流將軍蔡鍔。這樣引起的騷動更厲害了。於是宣布第三名之前日本人先檢查了一下,----不幸的是,第三名還是中國人,名叫張孝淮!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發布官是伏見宮親王,惶恐之下感覺無法向天皇交待,臨時換了一個日本學生做第三名,又想想前四人日本學生不過半也尷尬,又增加了一個日本學生做第四名,張孝淮得了第五。

增加的兩個人是誰呢?一個叫荒木貞夫,後來的日本陸軍大將,陸相,甲級戰犯;一個叫真崎甚三郎,後來的台灣總督,陸軍大將,二二六政變的幕後黑手。此外,這一期裏裏麵的日本畢業生還包括如下人物:小磯國昭(後來的首相),本莊繁(關東軍司令),鬆井石根(南京大屠殺的元凶),阿部信行等,堪稱日本陸軍的一代精英,皆敗於蔣柏裏之手。從此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規定中國留學生必須與日本學生分開授課,以免同樣情形生演。可謂大長中國人誌氣。

當然這是否是以訛傳訛,有待商榷。按傳統,日本陸士畢業優等生(前幾名)得到的是銀懷表,陸大畢業前五名才是軍刀組的,但是陸大必須得有聯隊長推薦才能讀,留學生沒資格(當然朝鮮除外,當時已經是殖民地了嘛)。

姑且不去管他,反正此人有能力就是了,這是無可置疑的。

1906年蔣氏回國,在趙爾巽幕任督練公所總參議,但為張作霖等舊軍人物排擠,同年以德意誌國防軍第七軍營長的身份赴歐洲考察軍事。在德國,他的傑出的軍事才華受到德國軍界元老興登堡元帥的高度讚譽。1910年再回國,得士官同學良弼提拔,就任禁軍管帶,後轉趙爾巽幕再任前職。

在1912年下半年,時任保定軍官學校校長的蔣柏裏因為對北洋軍閥政府拖欠挪用陸軍大學教育經費表示強烈不滿,在操場上全體學員麵前,竟創腹自殺,幸被清醒過來的學員搶救過來,不過從此,他對北洋政府心灰意冷,堅決離開軍界。之後結識日籍看護佐藤屋子,與其結婚,婚後佐藤屋子改名為左梅。二人之女蔣英是著名音樂家,為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之妻。

袁世凱稱帝後蔣柏裏依附同學蔡鍔討袁,後來蔡鍔不治身亡,蔣氏因而失去政治靠山,遂在1917年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黎元洪倒台往後數年間,蔣氏公職清閑,閑來著書立說,擔任一些雜誌的編輯、組織詩社等。他空有滿腔熱血、滿腹經綸,卻無伸展機會。直皖大戰後尚在北京閑居,因與張作霖有舊隙,正準備投奔吳佩孚,以等待機會討伐張作霖,報昔年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