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趙倜的煩惱(上)(2 / 2)

趙倜又派人與直係首領、直隸督軍曹錕聯絡。時曹錕與段祺瑞間的矛盾漸大,曹認為趙倜是老實人,且直豫接壤,遂引為同調,並答應支持他。今年4月間,趙倜還親自到保定參加了以反皖係為目標的直、蘇、鄂、贛、奉、吉、黑和河南的八省軍事同盟。至此,趙倜完全從皖係轉變到直係方麵。在直皖戰爭之前,吳佩孚率部由衡陽北撤,事前吳派員到汴與趙倜密議,趙許吳部通過並駐紮豫境京漢鐵路沿線。故段祺瑞電趙阻吳軍過境,而趙則以“力有不逮”推辭。在直皖戰爭中,趙倜雖未直接出兵參戰,但他一直站在直軍方麵,使曹、吳無後顧之憂,不啻幫了直係大忙。因此在直皖戰後,趙倜仍能保持其豫督地位。隻把省長皖係王印川撤掉,換上張鳳台。

迨吳佩孚升任直魯豫巡閱副使,駐節洛陽,豫境的京漢鐵路線上及鄭州以西都是直軍隊伍,大有強客壓主的咄咄逼人之勢,當時又有王承斌督豫之說,趙倜惴惴不安,乃於1921年春親赴洛陽與吳佩孚周旋,對吳懇切表示,此後一切惟吳的命令是聽。吳佩孚亦以在直係內部與王承斌有意見,不支持以王督豫,當麵保證趙倜在豫的督位。一時水乳|交融,趙吳並結了金蘭之好。

不料好景不長,前被趙倜免職的河南第一混成旅旅長成慎,於4月間聯絡該旅團長孫會友、陳廣深,又獲得河南旅京同鄉的支持(河南旅京同鄉多半反趙),在安陽通電討趙,與趙軍戰於湯陰之八王墳一帶;同時駐河南信陽的馮玉祥旅與趙傑(趙倜三弟)的宏威軍也起了衝突。趙倜在此南北烽煙並起的情況下,一麵運用省議會議長胡象山打電報駁斥成慎和旅京同鄉,一麵向吳佩孚求救。吳佩孚派二十五師蕭耀南部的一個旅和樊鍾秀部(樊部在陝歸編為奉軍許蘭洲師的一個支隊,調豫後未隨許師北上)去安陽把成慎、孫會友等打垮了;吳佩孚還電令馮玉祥,製止了與趙傑部隊的衝突,才把趙倜的危局安定下來。但這時也有謠傳說豫北豫南戰事的同時爆發,都是吳佩孚暗中指使的。

吳佩孚是清末的秀才,官至直魯豫巡閱副使(作為正史的曹錕掛個虛銜),在主政河南時頗有能力,他批示過的公文中,有三件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一件是回拒“要官”的。某名聲不佳的“關係戶”欲到河南謀個官職,吳佩孚不買推薦者的賬,也不用官話套話擋駕,僅以老百姓的利益為由凜然拒絕,義正辭嚴,批示說:“豫民何辜?”

一件是回拒“跑官”的。某軍佐獲悉吳帳下有一旅長空缺,經政要介紹擬了自薦書,裏麵大談理想抱負,然後言歸正傳,最後是“願為前驅,功成解甲,退居故裏,植樹造林,福澤桑梓”雲雲。吳佩孚深知此人能耐,大筆一揮:“且先種樹。”

一件是回絕“女色”的。當時德國駐華公使的千金正值妙齡,對吳佩孚無限仰慕,相思無門,徑直寫信向其求婚。吳佩孚不識德文,吩咐秘書譯出呈上,那情書便成了公函。吳佩孚依例揮毫:“老妻尚在!”

麵對這樣一個政治行家,又有權柄在手,表麵上趙倜對吳佩孚為他擺平豫南、豫北的叛亂極為感激,實際上他既憚於直軍的大軍壓境,咄咄逼人,又漸漸起了提防之意。張漢卿環伺已久,向他伸出了橄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