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奉兩大勢力夾縫下,安徽督軍張文生、山東督軍田中玉和河南的趙倜都算是雜牌。
張文生本為徐州鎮守使,乘皖係陳樹藩倒台,因逢際會,率領2萬人的新安武軍“一不小心”做了安徽的督軍,“新武安軍”為皖係安徽督軍倪嗣衝所建。1917年,倪嗣衝創立安武軍,計有部隊40營。 張勳複辟失敗,倪將張文生殘留在徐州的50 營約2 萬人的定武軍接收過來,改編為新安武軍。段祺瑞重新就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後,為統一陸軍建製,取消番號,改為陸軍部編製,但是習慣上仍稱為新安武軍。
張文生督皖,引起同城的“舊安武軍”首領馬聯甲的不滿。馬聯甲有5個混成旅,人數是張的兩倍有餘。張文生既要向吳佩孚輸誠,又要提防吳染指皖地,還時時處於馬聯甲的壓力之下。
田中玉也是隻轄有一個陸軍第5師的小軍閥,實力尚不足保境,以致於山東局勢混亂,許多強盜也趁火打劫,占山為王。其中山東匪首孫美瑤占據山東臨城一帶當上了土皇帝,後史上在津浦路上,他手下截住津浦線上的一列客車,將幾百名乘客當做人質,想借機敲詐巨額錢財,這就是中國現代史上有名的“臨城劫車案”,曾轟動一時。
所以張、田發起約趙成立三省聯盟,以便緩急相助。趙倜自審處境和張、田相同,就參加了這個聯盟。其實這個聯盟沒有什麼真正力量。
江蘇督軍齊燮元雖屬直係,究竟是馮國璋、李純的一脈單傳,與曹、吳的關係較疏,又時受浙江盧永祥的壓迫,故他後來也要求參加了這個聯盟,於是由三省聯盟變為四省聯盟了。
當此之時,湖南督軍趙恒惕夾在南北兩邊的武力之間,為了對付來自於南北兩邊的壓力,想出的辦法與他的恩師譚延闓在辛亥年間的招數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向全國各省發出了“聯省自治”的號召!所謂“聯省自治”,就是各省歸各省管,但大家聯合起來同氣連枝,仿奉軍故事。
“聯省自治”的口號一石激起千層浪。他在通電中說:“……湘省地處要衝,迭遭變故,今劃分軍民兩政,民選省長,趕製省自治法,以開先路而肇初基。苟省悉自治,則地方有各自發展之能,苟省聯結,則舉國有提挈並進之道……”趙恒惕事實上也是呼籲中國成為聯邦製的鼻祖,隻不過張作霖、張漢卿等人借這個題法發揮得更好而已。這個號召發出之後,第一個響應的是四川的劉湘,接著雲貴、兩廣、福建、浙江、江西、奉天、陝西等共十四個省複電響應!可見當時這種聯邦製的呼聲是何等強烈。老趙有這麼多人呼應,一時不禁飄飄然起來,乃進一步派人遊說各省,特別是要把湖北拉進聯省自治的圈子裏來。
張漢卿熟知這段緣由,因吳佩孚主力在河南,麵對麵與之幹上一架又心有不逮,又不想造成直係坐大影響日後政局,便存心將水攪渾。他一麵代表陝西複電同意“聯省自治”,一麵鼓吹河南“豫人治豫”(因趙倜為河南人),以將吳佩孚勢力逐出河南。
不知是英雄所見略同還是父子連心,張作霖也發動了與豫、皖兩省要人的聯絡。同時張作霖還通過張勳聯絡安徽的張文生,把豫皖兩省作為預置於直軍後方的兩顆棋子,於必要時用來截斷京漢和津浦兩條運輸線而搗亂直軍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