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曹錕賄選(3 / 3)

曹錕珊珊躲過,但硯台新磨墨汁濺了他一身。也虧他頭腦反應敏捷之程度不下於“身手”,眾目睦睦之下,雖大窘卻表現得甚為大度,他麵對國外參觀團,侃侃而談:“眾位定以為曹某會惱羞成怒,也會像呂先生所為,反擲回去。其實此時此刻,曹某心中所想卻是另一件事:自民國成立起,罕有議員表達行為至激烈如此,為何?民主之勢使然。呂先生對曹某人不滿,自然有潑墨之權利,也體現了這次選舉,確實是一次公正、公開、公平的盛會。”他對此次選舉胸有成竹,自然乘勢先戴了高帽。

就在不久前,曹錕曾公然對議員們說:“誰又有名又有錢,誰就可以當總統。”當時某議員立刻提議道:“大帥,梅蘭芳既有名又有錢,我看可以當總統。”一座大笑。而參議院院長王家襄,因不滿曹錕賄選之行為,而自身又無能為力,在大選前憤而辭職。

由於國會議員們刻意拖遝,原定於上午10點召開的總統選舉會延至12點左右才得開始。簽到參議員152人,眾議員441人,共593人,實際出席者585人,剛剛達到法定出席人數(583人)。當時參議院院長王家襄剛剛辭職,故由眾議院院長吳景濂主持大會,並公推16人為檢票員,從下午2時開始投票,至4時完畢。隨即當眾點票,結果總投票數為590張,曹錕得480票,第二名孫文33票。餘下林林總總共26位候選人,分得餘下77張選票。曹錕以絕對多數,穩獲大總統一職。

次日清晨,京城爆出一件特大新聞:浙江籍議元邵瑞彭(次公),將所受得之5000元支票攝影製版公布,並且向北京地方檢察廳檢舉高淩霨、王毓芝、邊守敬、吳景濂行賄,控告曹錕“騷擾京師,詡戴洪憲”、“遙製中樞,連結疆吏”、“不自斂抑,妄希尊位”、“勾通軍警,驅逐元首(前任總統馮國璋)”、“收買議員,破壞製憲”、“多方搜括,籌集選費”等諸項大罪。輿論一時大嘩,社會各界紛紛抗議選舉結果。

後日,《北京報》接獲匿名投稿:“矧在見金,夫不有躬之議員,派人南下拉人,又加以蘇督之協助,當然議員多有北上者。票價名為5000元,然實為起碼數,有8000者,有1萬者,所簽支票,自邵瑞彭舉發之大有銀行以外,有鹽業、有勸業,並聞有特別者則為彙業麥加利之支票。所簽之字,潔記(邊潔卿)以外,尚有蘭記(王蘭亭)、秋記(吳秋舫)、效記(王效伯)等。本月二三兩日,頗有議員持票至銀行對照者,然自邵瑞彭舉發,而三四兩日之夜,甘石橋(賄選的總辦事處)大著忙,將前發支票收回,另換其它式樣之票,以不示人不漏泄為條件,且聞已書明日期。”

而西方媒體,如《時代》雜誌,出於對“封麵人物應是新聞製造者”的標準,頗為投入地跟蹤報道了曹錕的選舉。初選次日,該刊發布了曹錕賄選的專題,並配有其照片,題目卻是“仍無總統”。

興衝衝的曹錕可不會讓這些噪音衝擊了他當選總統的喜慶,也為了盡早讓生米煮成熟飯,安排了別開生麵的“頒獎典禮”。1923年的“雙十節”,吳景濂捧了新總統的當選證書,乘坐專列趕到保定迎接曹錕。當時保定全城慶祝,家家懸掛五色旗,歡呼聲不絕於耳。吳景濂見到曹錕,照例說了“眾望所歸,人心所向”的鬼話,而曹錕也冠冕堂皇地說了感謝國民的厚愛、敬謝不敏雲雲的客套話,隨後,曹錕踏上專列,駛向北京的宮殿,也駛向了他人生政治生涯的最高峰。